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伤寒患者护理查房.pptx
文件大小:1.41 MB
总页数:61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76千字
文档摘要

感染性腹泻(伤寒)患者护理查房

ICU

;病历汇报;病历汇报;病历汇报;病历汇报;病历汇报;时间

项目;时间

项目;病历汇报;病历汇报;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护士长提问?;20;21;

;标准预防的定义;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26;;

1、普通医用口罩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②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格式为YZB/省名称-编号-年号,如:YZB/豫0190-2009:

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由3层无纺布构成。国家没有规定普通医用口罩过滤效率的具体要求;医院采购时要索取产品标准,了解产品的相关性能。

;2、医用外科口罩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

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避免微生物和体液的传递,用于无菌程度较高的诊疗操作,如手术室、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入性操作、飞沫隔离。

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

?

?

;3、医用防护口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对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1m)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目前美国3M公司1860型号是最经典的碗状结构,9132型号是折叠结构的。

;标准预防相关内容:;

1.传染源:病人(急慢性病人)、病原携带者。

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2.?传播途径:

⑴经水传播:生活饮用水被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水源污染引起传染甚至爆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造成局部流行和暴发流行。

;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传播给别人。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3.肠道传染病的分布特点:

(1)地区分布: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2)季节分布:每年5-10月为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至8月。

?(3)人群分布: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

;4.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是关键!

??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2)饭前便后洗手。

(3)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4)当??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及时去就医。

;伤寒与副伤寒;概述;副伤寒

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

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基本上与伤寒相同。

临床上很难区分,确诊需肥达反应和培养

;

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

体,有助于诊断;表面抗原Vi,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伤寒与副伤寒无交叉免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伤寒与副伤寒无交叉免疫。;发病季节:夏秋为多,终年可见。

流行地区:温带和热带多见。

多散发

儿童青壮年多见;五、临床表现;1、初期:病程第一周,发热及全身中毒表现;

2、极期:病程2~3周,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

(1)持续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天

(2)消化道症状:伤寒舌: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