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案例:情绪激动、泣不成声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谈心谈话?
?案例??背景?
学生自称是泪失禁体质
常常一沟通就泣不成声
越安慰哭的越厉害
往往谈心谈话的动作做了
但是好像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该怎样帮助学生稳定情绪?
下一次谈心谈话又该怎样开展呢?
01前期准备
下雪不冷化雪冷
时机:避免侵入式接触,可以在学生常去的地方制造偶遇,自然的发起谈话或约定时间。
地点:选择学生熟悉、放松的场域,如宿舍等。
认知:理解接纳学生的情绪,避免发出评判;让渡表达权给学生,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核心问题;注意与学生的身体接触距离,1.5m最佳。
物品:准备纸巾、温水、靠垫、冰水(按需)。
02应对方案
下雪不冷化雪冷
如果学生刚开始谈话就哭:
01错误示范:“我理解你的感受”
示范解析:辅导员过度共情。假设学生追问“老师,你也经历过xx吗?”,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学生反而可能产生抵抗心理,认为老师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处境。
正确示范:“你听起来的确很难受,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指向具体的情绪,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看见。
02错误示范:“不要哭,不要流眼泪了,你先调整状态,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调整好状态我们再来谈。”谈
示范解析:越是强调让学生冷静下来,学生越容易陷入紧张的情绪中,更加无法缓和情绪。
正确示范:立即停止谈话,给学生递纸巾、温水,帮ta调整靠垫,使用非语言安抚,向学生表明自己是支持ta的。过程也可以适当搭配一些安抚的语言,“我们现在不急着谈事情,你现在先喝口水,有个靠垫你可以垫着,你现在调整到你最舒服的状态”
安抚后,如果学生说自己还是想哭:
可以尝试以下情绪调节策略:
①“478”深呼吸技巧,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
②注意力锚点转移,如触摸冰冷物体(如冰水、清凉油等),转移注意力。
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可能存在不合理的认知,例如情绪化推理、以偏概全、绝对化、过分概括化、认为自己糟糕至极等。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认知的解构,纠正不合理信念。纠偏的关键在于不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把这些现象定义为问题。
以目前“泪失禁”状态为例,学生可能厌恶经常哭泣的自己,此时辅导员可以说:“很多的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现象,说明你是在重视你自己的情感,你是在重视你的感受,你在尊重你自己的内心,这是好事。”
除此之外,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得建立对自我、对情绪的觉察,把学生抓不准的感受具象化,帮助TA建立更多的安全感,来应对情绪的激荡。
例如辅导员可以说:“你在哭的时候,你在流泪的时候身体哪一个地方最不舒服,是胸口还是眼睛,还是你的四肢会麻木?”
运用焦点解决疗法中的例外提问技术,沙泽尔认为“问题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定存在可以使用的例外”,例外中包含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关键。
辅导员可以引导说:“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你总说自己是这个样子的对不对?你总有一两次例外,你例外的在每一次你都是怎么控制自己的,你都是怎么把它给收住的?”
03其他事项
下雪不冷化雪冷
1.注意记录学生谈话中的关键信息,必要情况下可以借助纸笔的帮助。情绪激荡之下,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有颠倒,逻辑上可能存在错误,需要记录下来跟学生适时进行澄清,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感受。
2.继续跟进学生行为上的改变,建立后续跟进的机制。谈话结束后,约三天左右,辅导员可以再通过电话等方式回访一下,询问学生情况有无改善,如果学生表示自己还是还是很痛苦,需要及时转介给专业咨询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