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MSA培训教材正版.pptx
文件大小:728.72 KB
总页数:99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02千字
文档摘要

测量系统分析;课程大纲:;测量的重要性;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的变异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测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术语;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分辨力(率);偏倚(Bias):;重复性(Repeatability);再现性(Reproducibility):;稳定性(Stability):;线性(Linearity):;线性(Linearity):;测量系统的分析;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测量系统;IDEALMEASUREMENTSYSTEM;测量系统所应具有的特性:;测量系统的评定;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指南

;确定稳定性的指南;;;稳定性的均值-极差图;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表2:偏倚研究数据;;表3:偏倚研究—偏倚研究分析;;确定线性指南;确定每一零件的观察平均值,基准值与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为偏倚,要确定各个被选零件的偏倚。线性图就是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这些偏倚与基准值之间描绘的。如果线性图显示可用一根直线表示这些标绘点,则偏倚与基准值之间的最佳线性回归直线表示两个参数之间的线性。线性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R2确定偏倚与基准值是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偏倚:偏倚=观测平均值–基准值

过程变差=6δ

画图:

X軸=基准值

Y軸=偏倚

其方程式为:y=b+ax

再分別计算其:

截距,斜率,拟合度,线性,线性%等;公式;系统的线性及线性百分率由回归线斜率及零件过程变差(或公差)计算得出。如果回归线有很好的线性拟合,那么可以评价线性幅度及线性百分率来确定线性是否可接受。如果回归线没有很好的线性拟合,那么可能偏倚平均值与基准有非线性关系,这需要进一步分析以判定测量系统的系统是否可接受。;线性接受准则:

a.对测量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线性%≤5%接受,线性%5%时,不予接受。

b.对测量非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线性%≤10%接受,线性%10%时,不予接受。

如果测量系统为非线性,查找这些可能原因:

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

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磨损的仪器;

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CaseStudy;48;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指南;取样的代表性;极差法;示例:;計算;;均值-极差法;;3、如果是正常??量系统的一部分,应校准量具。让评价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n个零件,将测量结果输入第一行(如使用MINITAB应输入“数据”栏)。

4、让评价人B和C测量同样的n个零件,而且他们之间不能看到彼此的结果,输入数据到第6行和11行。

5、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该循环。输入数据到第2,7,12行,在适当的列记录数据,如果需要试验3次,重复循环并输入数据到3,8,13行。

6)当零件数量很大或同时多个零件不可同时获得时,测量步骤4,5可能改变如下是需要的:

让评价人A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行记录读数。

让评价人B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6行记录读数。

让评价人C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1行记录读数。;√让评价人A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2行,

让评价人B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7行,

让评价人C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12行,

如果试验需要进行3次,重复这个循环将数据记录在

第3,8,13行。

7、如果评价人属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代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的10个零件输入数据于第1行,然后评价人A以不同的顺序读数,记录结果于第2,3行,让评价人B,C同样做。

依公式计算并作成控制图或直接用表计算即可。;%RR接受准则:

a.%RR10%可接受。

b.10%≤%RR≤30%,通知由工程部门或APQP小组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决定是否接受。

c.%RR3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结果分析:;重复性示例:;第一步计算重复性;62;第二步计算再现性;64;第三步计算零件间的变异;66;;68;69;;子組內樣本數;CaseStudy;CaseStudy;CaseStudy;75;76;77;78;方差分析法ANOVA:;ANOVAMETHOD;ANOVAMETHOD;ANOVAMETHOD;ANOVAMETHOD;ANOVAMETHOD;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88;大样法分析:;分析步驟:;91;计算偏倚:;确定偏倚是否明显偏离0:;94;XTa P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