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防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罗朝志
病人的平安是麻醉永恒的主题,也是所有麻醉从业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麻醉是一公认的高风险行业,不管科技如何进步,麻醉对病人的危险性始终存在;麻醉风险的特点:①不出那么已,一出往往是大事;②一旦发生,病人往往难以接受;③麻醉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容易疏忽和麻痹。
当前医疗环境的恶劣。
150余年来:
麻醉的风险有多大?
过去50年麻醉死亡率、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了……麻醉风险小了嘛?
福建三明市第二医院麻醉科
病例1
问题分析:1、报警声音关闭,没有及时发现循环的变化;2、抢救器材准备缺乏;3、抢救水平不高。
病例2
半小时后再发生心跳骤停,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分析:1、本麻醉住院医师,没有做8岁以下小儿的经验,不应安排独立工作;2、5岁以下小儿腰麻为禁忌;3、呼吸抑制为麻醉平面过高和镇静药物抑制综合作用的结果;4、呼吸抑制前无血压记录;5、抢救水平不高。
病例3
问题分析:1、患者循环波动明显,2、给芬太尼后出现室颤,难以理解,是否给错了药?3、抢救水平不高。
病例4
问题分析:
在美国:
24例〔12%)心跳骤停〔0.5/10,000)与麻醉相关。这些心跳骤停主要分为两大类:1.药物引起〔13名患者,54.2%)2.呼吸道/通气相关〔11名患者,45,8%)
24名与麻醉相关的心跳骤停患者中,19名〔79.2%〕对复苏反响良好,活着出院。而与麻醉无关的199名患者中只有58名〔29.1%〕活着出院,麻醉相关的心跳骤停,其院内死亡率为0.1/10,000,
与麻醉相关的心跳骤停发生后,如复苏时间超过20分钟仍未成功,没有患者可以存活。
麻醉已是医疗领域平安工作的典范,建议其它专业向麻醉学习采用降低风险的平安措施。
不同的观点:所有麻醉病人,其死亡率为1/500;麻醉相关死亡率在近10年保持一稳定状态:接近1/13,000;EditorialviewAnesthesiology2005;102:251LagasseRSAnesthesiology2002;97:1609
差异发生的原因:研究麻醉死亡方法学上的不同:比方病人的死亡时间、麻醉相关死亡的定义等;死亡原因的认定不同;收集资料的医院有无死亡病人的强制报告制度,资料收集是否完全。
ASA显然高估了麻醉平安性;我们必须打破麻醉已非常平安的“神话〞,我们必须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麻醉的平安性。
麻醉风险的防范麻醉工作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决不仅限于麻醉本身,提高麻醉工作质量,有效防范和降低麻醉风险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
影响麻醉工作质量的因素:
麻醉科管理者的作用:提高麻醉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麻醉科根底条件的建设;制定麻醉工作常规及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
临床麻醉工作中如何躲避医疗风险?
病史;查体;麻醉同意书的签署。
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提前化解麻醉风险,或充分准备后将风险的后果降至最低。让病人及其家属知道病人将面临的风险,防止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
首先核对病人根本情况,了解有无新的病情变化;连通各监护设备、麻醉机电源;按麻醉机、监护仪使用前检查常规,逐一检查麻醉机和监护仪。
检查麻醉机:检查麻醉机的气源、电源,呼吸回路有无漏气、钠石灰是否失效;设置呼吸机通气模式、呼吸频率、压力限制,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设置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的报警界限。准备好呼吸急救管理器械〔简易呼吸囊等〕和检查急救药品是否齐备,以备紧急时使用。
依次接好并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必须调出心率或脉搏的声音。记录病人入室后首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数值。
有研究显示:
麻醉管理1、原那么上必须完成上述所有准备工作并建立静脉通路前方能开始麻醉操作和给药。2、麻醉药物的抽吸、使用只能由麻醉科医师或麻醉护士进行,药物准备完成后必须在注射器或液瓶上准确标明药物的名称和浓度〔如mg/ml〕。使用药物必须进行“三查七对〞〔抽药前、抽药后、用药前〕,严防错误。
在缺乏足够的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情况下,剩余肌松很容易被忽略,除非有客观的指标显示神经肌肉阻滞已完全自然恢复,否那么必须常规给以肌松药的拮抗剂。Anesth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