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感受宪法日(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感受宪法日”为主题,结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宪法日的由来和意义,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学生将通过学习宪法日,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增强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宪法日的由来和意义: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宪法日是为了强化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确保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认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行为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区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理解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培养宪法意识: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将宪法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案例分析中的深度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理解案例背后的法律逻辑和宪法原则。例如,在分析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案例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宪法条文如何具体应用于实际情境。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学生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课程平台:学校教育平台或网络课程资源
-信息化资源:宪法日相关新闻报道、宪法知识科普视频、宪法文本电子版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宪法日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对宪法日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2月4日是什么日子吗?
3.引导学生回答,揭示宪法日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宪法日的由来和意义(用时5分钟)
-讲解宪法日的设立背景,强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2.认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用时10分钟)
-介绍宪法的主要内容,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用时5分钟)
-比较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异同,强调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引导学生思考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实际应用中的相互关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宪法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用时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等。
2.角色扮演:模拟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场景(用时5分钟)
-分配角色,模拟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场景,如维护个人隐私、反对歧视等。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宪法日的设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宪法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3.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维护宪法。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宪法知识、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宪法意识。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查找宪法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介绍宪法日的由来和意义(5分钟)
-认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10分钟)
-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学双边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宪法日的由来和意义,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学生能够区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认识到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学生能够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行为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