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仲裁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了解仲裁机构、仲裁协议和仲裁程序。
(2)掌握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审判制度,了解民事诉讼管辖、诉讼时效,以及判决和执行。
(3)掌握行政复议的范围、申请、参加人和机关。
教学目标
(4)掌握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行政诉讼管辖,了解行政诉讼的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
素质目标:
(1)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经济纠纷。
(2)正确认识法和法律,增强法律意识,树立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经济纠纷的正确途径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课堂实践法
教学用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
第1节课:考勤(2min)→案例导入(5min)→传授新知(28min)→课堂讨论(10min)
教学设计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传授新知(20min)→课堂实训(15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
(2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培养学生的组织
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纪律性,掌握学生的
(2min)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出勤情况
【教师】讲解案例“借钱不还上法庭”(详见教材),并提出问题:
通过案例导入,了
(1)张某为什么会败诉?
案例导入解学生对上节课知
(2)发生经济纠纷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min)识的掌握程度,进而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引出新知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知,讲解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相关知识通过教师讲解、课
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和分析例题等方式,
一、仲裁
使学生了解仲裁的
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