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最新-农村法制宣传的演讲稿 法制宣传教育讲话稿2 精品 .pdf
文件大小:69.86 KB
总页数:1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1.03千字
文档摘要

农村法制宣传的演讲稿法制宣传教育讲话稿2

记得去年就在这里我对现在五、六年级的同学讲过发生在我区的未成年人违

法犯罪的案例、原因分析及如何预防.今天在这里,我还要对全校的同学讲这方面

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析一个案例:案例1、17岁的朱某家住偏远山区,初中毕业后,

与同乡的李某一起到宜宾打工,吃住均在老板家里,在城市住了一段时间,朱某、

李某觉得每月300元的工资太少,一日,趁老板不注意,将老板放于枕头下的2000

元货款偷走后逃回高县,每日进馆子、进按摩店,案发后被判刑.案例分析:从上

述案件的被告人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偏低,法盲现象严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平时根本不学法、不懂法,哪些事干得,哪些事干不得,

那些事干了是犯法,根本不知道,因此,产生犯罪也就不足为奇了,我认为这乃是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之一.案例中的朱某等人对检察机关指控其构成盗窃罪

时,认为自己盗窃后曾打电话给老板,钱是他们拿的,以后有钱了会还的,因此,自

己的行为不是盗窃,只是借用一下,不是抢劫,让闻者哭笑不得.

当其了解了自己的行为确实构成犯罪后才恍然大悟:早知道这样也是犯罪,

我就不干了.案例2、曾某,女,16岁,罗某,女,17岁,二人闲聊中,因为没有钱用

而苦恼,寻思如何找钱,曾某突然想起曾一起从事不正当行业的丁某可能有钱,于

是找到丁某,准备将其骗到数百里外逼其拿点钱用,但是在出租车上时,丁某察觉

曾、罗意图坚持下车,曾、罗二人于是采用围巾捂口,拳头打击等方式,强行劫取

丁某、、手机等物,丁某报案后,曾、罗二人被抓获.

案例分析:曾某、罗某均是山区女孩,初中没读完就外出当按,从事活动,不

时给家里寄些钱回去,告诉父母自己在外面打工,父母在乡人面前沾沾自喜,称赞

自己女儿会挣钱,却从未问女儿挣的是什么钱.案发后,其老实本分的父母感到非

常震惊.

未成年人犯罪除由于自身年龄、心理、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其辨别力

较差,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外.在其犯罪轨迹中可看出社会、家庭、学校对未成年人

的管理脱节,未负起应尽的管理、教育职责也有很大责任.

在很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中,被告人的家长在法庭审理中竟多次向法

庭提出要将孩子领回家去加强教育.可以看出,不但涉案未成年人是法盲,其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