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水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编制规范》.docx
文件大小:84.8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4.35千字
文档摘要

Q/LB.□XXXXX-XXXX

PAGE2

ICS

03.220.40

CCS

FORMTEXTGXAS

R20

FORMTEXT团体标准

T/FORMTEXTGXAS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水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

编制规范

FORMTEXTSpecificationforpostassessmentreportsofenvironmentalimpactsofwatertransportconstructionprojects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广西标准化协会??发布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GXASXXXX—XXXX

PAGE6

水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

编制规范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水运建设项目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评价内容、报告编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文件的编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水运建设项目watertransportconstructionprojects

港口工程、航道工程、航运枢纽工程、通航建筑物工程、修造船水工建筑物工程等工程项目及上述工程附属设施的统称。

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反映水运建设项目的实际环境影响,客观评估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

水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或者运营后三至五年内开展;或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素变化特征,确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限。

建设单位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可对单个水运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也可对在同一行政区域、流域内存在叠加、累积环境影响的多个水运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评价内容

水运建设项目过程回顾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环境监测情况,以及公众意见收集调查情况等。

水运建设项目工程评价

包括项目地点、规模、生产工艺或者运行调度方式,环境污染或者生态影响的来源、影响方式、程度和范围等。

区域环境变化评价

包括水运建设项目周围区域环境敏感区变化、污染源或者其他影响源变化、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等。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因水文、水质变化而导致的重要物种种群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情况;

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变化趋势;

声环境功能区及噪声排放的变化情况。

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

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是否适用、有效,能否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等。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防风网、雾炮机等扬尘防治措施实施效果;

船舶废水、散货堆场含尘污水、各类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有效性;

危废暂存间选址合理性及分区防渗、分类收集落实情况;

增殖放流、过鱼设施等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效果;

风险应急设施及物资种类及数量的完整性。

环境影响预测验证

包括主要环境要素的预测影响与实际影响差异,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和结论有无重大漏项或者明显错误,持久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环境影响的表现等。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港口工程散货扬尘影响范围;

水文要素、水质变化影响范围;

重要物种种群和生态敏感区的影响范围。

报告编制

项目由来

应说明报告编制的原因和必要性。

评价范围

水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范围原则上应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

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工程生产运营方式、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要求发生变化,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工程运行的实际影响时,应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工程实际影响情况,结合现场调查对评价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应说明水运建设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文件等。

标准及规范

应说明水运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标准及技术规范。

其他

应说明工程设计文件、环评文件、竣工验收资料、跟踪监测资料等。

水运建设项目过程回顾

环境影响评价

应说明水运建设项目各阶段环保手续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应说明水运建设项目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污水处理设施、道路降尘洒水措施及环境风险应急措施,并检查说明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