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业绩预告制度执行情况分析综述
目录
TOC\o1-2\h\u7647我国业绩预告制度执行情况分析综述 1
73931.主板上市公司 1
116842.中小板上市公司 9
64523.创业板上市公司 15
264754.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情况比较 19
本节将结合上文政策演进对我国上市公司2004至2018年间业绩预告披露现状分板块进行描述性统计。首先参照Huang等(2018)的方法Huang等(2
Huang等(2018)提出的以期末盈余为标准划分业绩预告类型的方法为:首先识别公司是否亏损,否则继续比较公司前一年度盈余,判断其是否为扭亏为盈;如为否则再次判断其是否属于业绩大幅变动类型。
如果上市公司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发布多次业绩预告,仅以第一次披露的为主,其余预告视为首次预告的修正公告。
1.主板上市公司
表2.2统计了主板上市公司自愿和强制业绩预告披露频数及频率。其中,第一季度自愿型业绩预告披露频率最低,年度自愿型业绩预告披露频率最高,平均达10%。强制业绩预告披露与此相似,第一季度仅10%左右上市公司按强制预告规定披露了业绩预告,中期和第三季度维持在15%左右,按规定披露年度强制业绩预告的公司占比最高,平均达22%。从变化趋势来看,自愿业绩预告的披露频率在2004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年之后有所回升。强制业绩预告则在2004至2007年间呈逐步递增态势,2007年之后有小幅下降。上述披露概况体现了如下两点披露特征:①重视年度业绩预告的强制披露。这与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不无关系。早在半强制业绩预告制度建立之初,两交所每年均会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强调符合条件的公司按规定披露年度业绩预告,并严格限制了披露的截止日期。②强制披露范围不断扩大。1998年监管部门仅要求预亏或预计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后相继增加了“业绩大幅变动”、“扭亏为盈”两项强制披露条件。2004年之后自愿业绩预告数量下降,相应强制业绩预告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强制披露范围调整有关。即2004年之后,“扭亏为盈”正式纳入强制披露范畴。
表2.2主板公司自愿和强制业绩预告披露频率统计
年度
第一季度
中期
披露季报公司
自愿预告频数
自愿预告频率
定量强制预告频数
强制预告频率
披露季报公司
自愿预告频数
自愿预告频率
定量强制预告频数
强制预告频率
2004
1285
99
7.70%
2
0.16%
1318
354
26.86%
4
0.30%
2005
1316
4
0.30%
52
0.15%
1315
10
0.76%
279
21.22%
2006
1300
3
0.23%
70
4.00%
1302
10
0.77%
253
19.43%
2007
1312
3
0.23%
143
5.34%
1318
7
0.53%
368
27.92%
2008
1328
5
0.38%
166
10.77%
1329
10
0.75%
296
22.27%
2009
1328
8
0.60%
96
12.50%
1330
18
1.35%
286
21.50%
2010
1342
0
0.00%
115
7.15%
1345
28
2.08%
298
22.16%
2011
1365
9
0.66%
166
8.42%
1381
28
2.03%
252
18.25%
2012
1398
11
0.79%
150
11.87%
1409
42
2.98%
254
18.03%
2013
1413
10
0.71%
164
10.62%
1411
43
3.05%
247
17.51%
2014
1418
24
1.69%
177
11.57%
1421
43
3.03%
240
16.89%
2015
1495
47
3.14%
190
11.84%
1529
100
6.54%
257
16.81%
2016
1553
23
1.48%
195
12.23%
1572
52
3.31%
269
17.11%
2017
1715
22
1.28%
194
11.37%
1776
73
4.11%
275
15.48%
2018
1877
20
1.07%
188
10.34%
1892
79
4.18%
273
14.43%
小计
21445
288
1.34%
2068
9.64%
21648
897
4.14%
3851
17.79%
年度
第三季度
年度
披露季报公司
自愿预告频数
自愿预告频率
定量强制预告频数
强制预告频率
披露季报公司
自愿预告频数
自愿预告频率
定量强制预告频数
强制预告频率
2004
1315
372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