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绿谷隧道施工方案专家组意见[20210323].doc
文件大小:36.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53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论证

专家组意见

单位工程名称

云南勐醒至江城至绿春高速公路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绿谷隧道施工专项方案

会议地点

昆明云安会都酒店二楼会议室

会议时间

2021年3月24日

业主单位

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合同单位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设计负责人

李浩

监理单位

中咨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陈业红

施工单位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勐绿高速公路第10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刘俊景

专家论证意见:

一、对《绿谷隧道施工专项方案》的综合意见:

1、勐绿高速公路绿谷隧道设计为分离式特长隧道,左线长3460m,右线长3487m,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25m,建筑限界净高5.0m,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净宽13.25m,净高5.0m,车行横通道净宽4.5m,净高5.0m,人行横通道净宽2.0m净高2.5m。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勐绿高速公路第10项目经理部,为安全、按期、保质的完成绿谷隧道施工,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管理办法》交安监发(2018)43号、参照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质[2018]37号令,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文,结合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云交基建[2010]200号文具体要求,根据《勐醒至江城至绿春高速公路SJ4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结合绿谷隧道所处的实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进出口现场地貌情况,结合此隧道编制的《绿谷隧道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综合公司的施工技术力量和隧道施工的经验,以2020年10月20日开工,2023年6月24日完工为工期目标编制的《绿谷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该方案内容基本清楚,基本符合编制要求。

2、专家组结合绿谷隧道V、IV、III级围岩地质及水文地质、设计埋深与洞门地质情况分析:认为洞口段采用明挖法施工,V级围以人工配合机械,IV级围岩以机械钻爆为主,机械配合,III级围岩采用光面爆破开挖法,人工风镐整修成型,隧道出渣采用挖掘机配合侧卸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运输弃渣。赞同完成每循环掘进后初期支护及时跟进,掘进上,中、下部、仰拱和填充混凝土施工的作业顺序;利用自制凿岩台架配合风动凿岩机打眼爆破技术;赞同采用机钻打眼,人工安装中空注浆锚杆、小导管注浆、超前管棚加固围岩的工艺方法。赞同初喷混凝土釆用湿喷工艺。

3、专家组结合地质、地形及工期分析认为投入2施工隧道作业队,按4个作业面单向掘进施工进行管理,V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出IV级、III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IV紧急停车带与V级小净距、断层采用三台阶法施工,V级紧急停车带采用CD法施工。IV级、III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施工,V级围岩每循环不大于一榀钢拱架,;IV级围岩每循环进尺不大于2榀钢拱架;V级围岩每日2个循环,III级、IV级围岩每日2循环的作业安排是可行的。

4、专家组根据地质资料、设计资料以及施工方案分析认为在距离掌子面2~4m位置设置直径不小于950mm的壁厚10mm承插钢管或塑钢管进入二衬端头50米作为救生管道及逃生通道,并在管内预留紧急救援包、工作绳,在掌子面附近放置食物、紧急医用药物及相关设备是符合要求的。利用水平钻钻孔对掌子面前方围岩10米进行超前地质水平钻探,能指导隧道安全掘进。对拱顶沉降,及拱墙收敛随开挖支护同步进行监测,对洞口及浅埋段地表进行下沉监测、监控、量测原则对调整施工掘进与支护方法是必要的。能起到指导、控制安全施工的目的。

5、专家组认为该专项方案编制内容基本清楚;主要工序采用的技术工艺方法可行;专项方案中计算书与验算依据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但缺少二衬台车的刚度和强度的验算;专项方案施工的基本条件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专项方案修改、完善后能指导隧道安全实施。

二、《绿谷隧道施工专项方案》补充、完善修改的具体意见:

1、工程概况:补充隧道施工设计图、隧道地质纵断设计图和周边环境和交通情况介绍;补充隧道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图;补充洞囗排水体系图;

2、编制依据:补充《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质(2018)37号令、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8)43号,《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建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