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公司重要的管理工具,在公司经营管理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中预算
管理的难度加大。本文立足单一公司,研究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多元化经营年度经营目标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位
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现代公
司制度随之建立和完善。不论公司管理理论如何发展,公司管理的基本职能还是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这四大职能中,计划职能至关重要,计划又与决策
紧密相连。公司决策层通过分析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经过科学分析与预测,提
出一定时期内公司达到的目标及实现途径与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战略决策。依据
战略目标分解成年度经营目标,年度经营目标的具体化,就是全面预算。因此,
战略、年度经营目标和年度全面预算,前者统领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多元化
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各有利弊。多元化经营所具有的资源分配分散、行业的选择与
进入时机上易失误、经营管理费用高等风险,也增加全面预算的难度。
二、年度经营目标与全面预算的制订
公司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各经营单位的发展战略规划;公司依据战略规
划分解制订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这方面涉及到目标管理范畴。根据战略规划,制
订的年度整体经营管理目标,又分为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经营目标主要体现在
财务指标,如销售量与销售收入、毛利率、期间费用和利润率等;而管理目标主
要有市场占有率、产品合格率、质量与成本和安全与社会责任等。
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可以采取由上到下与自下到上相结合方式。不单纯是定任
务、下指标,是一个全面沟通,认可一致的过程。公司要向全体员工宣讲公司的
战略目标,在各职能部室管理责任明晰、职权明确得前提下,向部门经理或关键
员工详细解重要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使得部门与员工认同管理目标,形成部
门之间相互分工合作的合力,确保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年度经营目标的分解要
兼顾成长性和可行性。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经营目标,会挫伤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使经营单位看不到经营预期,难以从实现合理的经营结果中获得相应的利益;过
于保守的经营目标同样不可取,不利用激发经营者和业务骨干的潜能。确定年度
经营目标后,公司在年末编制下年度的全面预算。年度预算编制是一个自下而上、
几上几下的过程,要经过经营单位提报、公司审核、经营单位修订、公司批复的
流程。
三、全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信息不对称对预算编制具有较大影响
信息不对称程度对预算编制程序有较大的影响。采取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模
式,其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程度最高;相反,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模式,信息不对
称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所以,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
不对称的影响。因此,公司确定明确的预算编制原则,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
至关重要。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公司对经营单位的外部环境缺乏了解。
公司对经济环境和金融形势的缺乏研判,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过高的年度经营
目标。在自上而下分解经营目标环节,公司管理层缺乏经营环境分析,仅凭主观
判断,提出了过高的经营单位的经营指标。在集权管理的公司,这种情况时有发
生。经营单位从自身利益考虑,向公司提报经营指标“严重打折”的预算草案,试
图通过与公司“讨价还价”,赢得预算执行的空间。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方法是,充
分分析经营单位的外部环境,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行业发展态势,
判定经营规模增长的空间;分析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和市场竞争态势,提出合理
的预算价格;分析经营单位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了解产品的平均成本,避免片
面增加销售带来的规模不经济;分析产品价格弹性、差异化程度,了解上一年度
促销手段的效果,提出合理的销售费用;从定额和费用标准入手,分析管理费用,
严格控制可控费用费用;分析经营单位的营运资金,制订融资计划,控制财务费
用。建立在外边环境分析基础之上的预算编制与审批,就是用数据说话,避免“拍
脑袋”和“讨价还价”,保障全面预算指标的合理性。
2、忽视基础管理,一味强调创新
在预算管理上片面强调创新,将基础管理薄弱和预算执行“软约束”,造成预
算执行结果的较大差异和未达成经营目标,归结于预算管理缺乏创新,是错误的
认识。预算管理的基石是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强有力的执行力是预算实
施的保障;过程的控制、分析与滚动调整,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措施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