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ZBX0016—2025
环境空气污染物便携式快速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对环境空气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PM2.5、PM10、SO?、NO?、
CO检测O?、VOCs、NH?、H?S等)现场快速监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数据管理与报告及
安全要求内容。
本文件涵盖设备性能、检测方法、质控流程、数据管理及安全操作等全环节技术要求,适用于环境
应急监测、污染源定位、移动巡检及科研场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3095—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交叉敏感性crosssensitivity
非目标污染物(如CO对NO?传感器的干扰)引起的检测偏差。
4技术要求
4.1设备性能指标
设备性能相关指标见表1。
表1设备性能指标
污染物检出限(LOD)量程范围响应时间(T90)
PM2.5≤1μg/m30~1000μg/m3≤60s
NO?≤2ppb0~500ppb≤120s
VOCs≤10μg/m3(以苯计)0~10mg/m3≤30s
注:通用要求:温度补偿范围-20℃~50℃,湿度补偿范围10%~95%RH,防护等级≥IP65。
4.2校准与溯源
1
T/XZBX0016—2025
初始校准:出厂前需通过CNAS认可实验室的全程多点校准(至少5个浓度点);
现场校准:每日开机后执行零点/跨度校准,使用NIST或CRM标准气体(不确定度≤2%);
量值溯源:传感器需每年返厂进行光谱/电化学基准标定,校准记录保存≥5年。
4.3数据采集与传输
设备内置GPS定位及气象参数(温湿度、气压)同步采集模块。
数据存储容量≥10万组,支持蓝牙/WiFi/4G实时传输,符合Modbus或HJ212协议。
原始数据文件加密,防篡改设计(哈希算法校验)。
5检测方法
5.1检测模式选择
瞬时检测模式:适用于污染源快速筛查(如PID法测VOCs)。
连续监测模式:最小积分时间≤1min,用于趋势分析。
5.2采样系统
颗粒物采样:采用动态加热(50℃)稀释通道,消除湿度干扰。
气态污染物采样:配置聚四氟乙烯滤膜(孔径≤0.45μm)及疏水膜,防止颗粒物及水汽干扰。
5.3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如下:
a)预操作检查:电池电量、传感器寿命、存储空间状态;
b)背景值测定:上风向或清洁区采集本底值,扣除背景干扰;
c)现场检测:
?固定点监测:采样高度1.5±0.2m,避开障碍物≥1m;
?移动监测:匀速行走(≤5km/h),每10秒记录1组数据;
?异常处理:数据突变(如浓度梯度>50%)时,重新定位采样并记录工况。
6质量控制
6.1实验室比对
每月抽取10%现场数据,与GC-MS/FID(VOCs)、β射线法(PM2.5)等实验室方法比对,相对偏差
应≤25%;
使用Bland-Altman分析评估设备一致性。
6.2现场质控措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