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正洞施工工法
前言
中导洞-正洞施工工法是双连拱隧道施工的一种高效施工方法。它根据新奥法原理,采用
光面爆破大断面开挖,使用锚、喷、网、钢拱架和超前导管及超前管棚等支护手段,先开挖贯
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混凝土,然后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左右正洞,最后进行全断面二次衬砌。
早期的双连拱隧道多采用三导洞法施工,对围岩扰动的次数多,施工周期长,工效慢、工
期长、成本高,不利于隧道防水。同三线浙江省境内的岵岫岭隧道设计的施工方案为三导洞法,
后采用中导洞-正洞台阶法施工,效果良好。
一、工法特点
(一)采用新奥法施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保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
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度。
(二)与三导洞法相比,减少了两个侧壁导洞,施工干扰少、临时支护量小,有效地降
低了对围岩的扰动,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减少工程投资。
二、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双连拱山岭隧道的各种围岩情况,隧道的开挖方式则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
择。
正台阶二步开挖法是全断面一次开挖法的改进方法,多用于围岩能短期内处于稳定的地层
中。台阶法根据台阶长度的不同,可划分为长台阶、短台阶和超短台阶三种,在IV类以上的
围岩中一般采用长台阶,对于III、IV类围岩多采用短台阶,而对于II类以下的软弱中围岩
则常采用超短台阶开挖法。
对于V、VI类整体性好的围岩,可采用全断面法;而对于土质围岩及软弱围岩则采用台阶
分部开挖留核心土法。
三、工艺原理
(一)本工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新奥法。开挖后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从而释放部分
·1·
地应力;通过监控量测和适时支护来控制围岩变形,使围岩不会失稳;围岩与锚喷等支护共同
作用形成复合承载结构。
(二)中导洞-正洞法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简化施工工序,采用薄膜支护,减少了开
挖数量及衬砌圬工数量。
四、施工工艺
(一)施工方法及顺序
采用中导洞-正洞法施工,其步骤为先开挖中导坑,并做导坑临时支护直到中导洞贯通,
然后由内向外浇筑中隔墙直到全部完成,铺设中隔墙顶防水材料,并将中隔墙相同标号的砼回
填,打设长管棚注浆,然后开挖右洞上拱及初期支护,同时做好围岩的变形观测。待右洞上拱
推进适当距离(约5~10m)后,开挖左洞上拱并做好上拱的初期支护,做好围岩的变形观测,
上拱掘进适当距离(约50m左右)开挖洞身中槽,采用“马口”跳槽的方法进行侧墙的开挖与
初期支护,“马口”开挖宽度控制在2~3m,施工过程中侧墙与拱部初期支护严禁通缝。侧墙初
期支护完成后铺设防水层,采用衬砌台车双对称浇筑二次衬砌砼。对于不同的围岩类别,具体
的施工顺序图如图1、图2、图3所示。
IIIS
中隔墙超前导洞中线
2
V
20号喷砼
3
中隔墙
左隧道轴线超前导洞I0右隧道轴线
0
1II1
4
15号片石砼
IV
土石回填
5
图1中导洞-正洞法施工顺序图(台阶分部开挖留核心土法)
1——中隔墙超前导洞开挖(含导洞锚喷支护及中隔墙连接锚杆)
I——中隔墙衬砌施作,墙顶挂网,喷砼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