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doc
文件大小:2.2 M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4.48千字
文档摘要

一、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测量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

3、隧道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4、我单位以往隧道施工经验。

二、编制目的

1、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积累测量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三、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广东省海丰县镇丘陵区,地形地貌具体表现为剥蚀丘陵地貌,剥蚀丘陵自然坡度25°~40°,植被不发育,最大相对高差约200m,地形波状起伏,沟谷较发育。

隧道沿线地形波状起伏,沟谷较发育,地表水发育。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进口~DIK359+500、DIK362+900~出口段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体酸性侵蚀和二氧化碳侵蚀,环境作用等级分别为H1和H2。隧道全长4227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IK358+908、DIK363+135,隧道进出口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DIK358+895、DIK363+148。隧道纵坡为“人”字坡,坡度分别为3‰.-3‰,隧道内Ⅴ级围岩772m,Ⅳ级围岩480m,Ⅲ级围岩750m,=2\*ROMANII级围岩2225m。

四、监控量测实施小组

由分部配备专业测量人员成立两个测量小组,分别负责隧道进口与出口的测量工作。

五、量测仪器配备

量测仪器配备见下表。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出厂编号

精度等级

备注

1

全站仪

GTS-102N

日本拓普康

2N5082

DJ2

已检定

2

全站仪

NTS-352

南方

S11009

DJ2

已检定

3

水准仪

NAL132

苏一光

T38524

S2

已检定

4

水准仪

AL-32X

苏一光

4251

S2

已检定

5

围岩收敛计

JSS20A

2台

6

地质罗盘

2个

7

数码相机

Sony

索尼

2台

六、量测项目及方法

1、量测项目

本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必测量测项目的量测,量测项目见下表。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测量仪器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3

净空变化

收敛仪、全站仪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隧道浅埋段

2、量测方法

洞内外观察

隧道开挖爆破后立即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素描,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进行拍照记录。

①代表性测试断面的位置形状、位置、尺寸及编号;

②岩石名称、结构、颜色;

③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距等;各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的物质成分和泥化、软化情况;

④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

⑤岩石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能力;

⑥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锚喷支护施工的影响等;

⑦施工开挖方式方法、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

⑧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坍塌的位置、规模、数量和分布情况、围岩的自稳时间等;

⑨溶洞等特殊地质条件描述;

⑩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描述

2)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

①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下表布设。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

埋置深度H

量测断面间距(m)

2B<H0<2.5B

20~50

B<H0≤2B

10~20

H0≤B

10

注:H0隧道埋深;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范围应不小于H0+B。

②拱顶沉降测点和净空开敛,应布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下表布设。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间距表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Ⅴ~Ⅳ

10

20

30

50

③监控量测点位布置图

洞身部分监控量测点布设采用带弯钩的膨胀螺栓,采用电动钻钻孔,根据施工方法布设监控量测点,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