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面上项目
项目编号:CMATG2008M50
贵州中小河流域洪水预警技术研究
技术报告
项目负责人:李登文
贵州省气象台
2010年9月
引言
贵州地形破碎,地势程高大,短时强降水极易快速汇合,形成洪水,而我
省城镇和乡村居民多在低洼地带,因此经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如1995年6月24日遵义市城区降大暴雨,致使遵义市湘江河陡涨,河水淹没
了城区中心一楼,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6月12日晚,我省望谟县三
个小时突降197毫米,致使50余人死亡或失踪。2007年5月20日到6月10
日,仅仅四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诱发的山洪灾害,导致我省26人死亡,其中5
月20日21时至21日6点,毕节市倒天河陡涨,导致下游纳雍县5个乡镇遭受
洪水袭击,受灾人口达1.7万余人,因灾死亡3人,失踪4人,伤2人,直接
经济损失4862万元。
掌握水情信息是水文部门的优势,而掌握已下的雨量和未来的降水信息是
气象部门的特有优势,因此双方进行技术的融合,就可以进行洪水的联合预报。
在此背景下,贵州省气象台于2008年申报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面上项目
“贵州省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预警技术研究”,并得到立项批准。
项目总体任务:本项目基于贵州1000平方公里以下易发洪水的贵阳市开阳
县洋水河、平塘县平湖、遵义市湘江、毕节市倒天河、黔西南州望谟县望谟河,
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等多种降水预报进行研究,并以
此为基础开展贵州省山地条件下面雨量预报方法的研究,以实际雨情和流域面
雨量预报为基础耦合水文预报模式建立以径流量预报为主的洪水预报预警系
统,为业务预报提供服务产品。
本篇是对相关研究和系统建设内容进行的技术总结,共分八章。
项目主要承担人员
项目负责人:李登文
成员:汪超舒栋才毛显后杨静
石艳何周见罗喜平裘峰
目录
第一章流域概况-1-
1.1黔南平湖流域-1-
1.2遵义湘江流域-6-
1.3黔西南望谟河流域-8-
1.4毕节倒天河上游流域-10-
1.5开阳洋水河流域-11-
第二章基于DEM的数字水系提取及流域离散化-13-
2.1数字高程模型(DEM)-13-
2.2基于DEM的数字水系的生成-14-
2.3基于水文响应单元(HRU)的流域离散化研究-25-
2.4流域拓扑关系的建立-31-
第三章数据库建设-33-
3.1数据库环境-33-
3.2数据库设计-33-
第四章降水量预报研究-41-
4.1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41-
4.2雷达估测降水-49-
4.3.面雨量预报-51-
第五章基于喀斯特地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55-
5.1喀斯特地区的水文特点-55-
5.2分布式水文模型结构-56-
5.3单元水文模型-58-
第六章洪水等级预报研究-76-
第七章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78-
7.1系统结构-78-
7.2系统主要功能-78-
7.3系统介绍-79-
7.4系统实现的关键点-85-
第八章山洪预报应用-86-
8.1系统运行情况-86-
8.2典型个例介绍-87-
8.3小结-91-
第一章流域概况
1.1黔南平湖流域
1.1.1自然地理概况
平湖流域位于贵州省南部平塘县,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东经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