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苍梧县下小河临时蓄水堰运行调度方案报告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1.1项目背景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管理与调配,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苍梧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珠江流域上游,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现象严重,给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苍梧县下小河临时蓄水堰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蓄水调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下小河临时蓄水堰项目位于苍梧县下小河流域,项目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然而,由于流域内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通过建设临时蓄水堰,可以收集上游来水,提高下游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项目意义
(1)苍梧县下小河临时蓄水堰项目的实施,对于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蓄水调节,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季节农田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稳定粮食生产,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此外,该项目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同样具有显著作用。蓄水堰的建成将有助于涵养水源,改善河流水质,增加地表水面积,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有利条件。同时,通过调节径流,减少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保障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3)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下小河临时蓄水堰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布局调整。项目区域内的工业、旅游等行业将因水资源的保障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为地方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1.3项目目标
(1)苍梧县下小河临时蓄水堰项目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蓄水调度,确保流域内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通过蓄水缓解用水紧张局面,提高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2)其次,项目旨在减轻洪涝灾害风险。通过调节流域内的径流,减少洪水发生频率和强度,保护下游地区不受洪水侵袭,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维护流域内生态平衡。
(3)最后,项目目标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水资源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提高农业产值;同时,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蓄水堰概况
2.1蓄水堰地理位置
(1)苍梧县下小河临时蓄水堰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下小河流域,地处珠江流域上游,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区域紧邻县城,交通便利,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下小河临时蓄水堰选址于下小河中游,河段地势平坦,河道宽阔,有利于蓄水及泄洪。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蓄水堰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3)项目区域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有利于蓄水堰的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此外,项目区地理位置适中,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2.2蓄水堰结构设计
(1)苍梧县下小河临时蓄水堰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蓄水堰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适应长期的水压和荷载,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2)蓄水堰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洞、启闭机室等组成。大坝采用重力坝型,坝顶宽5米,最大坝高10米,坝体厚度随高度变化,底部最大厚度为3米。溢洪道设计为开敞式,位于坝体中部,宽度为10米,能够满足设计流量下的泄洪需求。
(3)泄洪洞位于大坝右侧,采用无压隧洞结构,直径2.5米,全长100米,主要用于非汛期泄洪和应急排水。启闭机室位于大坝下游,配备了现代化的启闭机设备,能够实现对溢洪道和泄洪洞的远程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整体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水利工程设计规范,确保了蓄水堰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3蓄水堰功能与作用
(1)苍梧县下小河临时蓄水堰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流域内的水资源。通过蓄水,可以收集和储存上游来水,缓解下游地区的用水压力,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能够有效保障农业灌溉、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蓄水堰在防洪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汛期,通过控制泄洪量,可以降低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有助于维护河道生态平衡。
(3)此外,蓄水堰的建设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