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最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单元检测(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853.35 K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2.35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NUMPAGES36

最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单元检测(及答案)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单元检测

单元重点

《古诗三首》:①考查《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诵;②考查《清明》的默写;③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④考查对诗中节日情景的描述;⑤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会。

《纸的发明》:①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和纸的发明过程的梳理;②考查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③考查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了解。

《赵州桥》:①考查文章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②考查写导游词,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①考查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②考查《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③考查结合刻着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语文园地:①考查“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②考查通过生活中的标牌认识汉字;③考查按活动的步骤,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④考查“先总说后分说”和“有的……有的……有的……”句子的特点,并仿写;⑤考查对“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的理解。

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屠苏(túsū)

旧符(fú)

借口(jiè)

牧童(mù)

欲断魂(hún)

每逢(féng)

登高(dēng)

蔡伦(lún)

朝鲜(xiǎn)

倍思亲(bèi)

创造(chuàng)

保存(cún)

制作(zhì)

积累(lěi)

携带(xié)

社会(shè)

切断(qiē)

一册(cè)

薄片(báo)

便宜(piányì)

欧洲(zhōu)

盛放(shèng)

智慧(zhì)

赵州桥(zhào)

前爪(zhǎo)

安济桥(jì)

拱桥(gǒng)

设计(shè)

砌成(qì)

河北省(shěng)

历史(shǐ)

隋朝(suí)

洨河(xiáo)

参加(cān)

而且(érqiě)?

官吏(lì)

一乘(shèng)轿子

摊贩(fàn)

马笼头(lóng)

都城(dū)

汴梁(biàn)

店铺(pù)

选择(zé)

栏杆(lánɡān)

故宫(gōng)

漂亮(piào)

作坊(zuōfang)

二、易写错的字

欲:左边“谷”的第四笔“捺”变为“点”;

录:上下结构,下面是“”不是“水”;

欧:左边“区”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

匠:最后一笔是“竖折”;

创:左右结构,左边第二笔是“点”。

三、形近字

独(独自)

异(异乡)

佳(佳节)

欧(欧洲)

验(经验)

县(县城)

烛(烛光)

导(开导)

住(住房)

鸥(海鸥)

险(危险)

具(具体)

浴(洗浴)

魂(灵魂)

借(借书)

洒(洒水)

史(历史)

历(日历)

欲(欲望)

魄(气魄)

错(错误)

酒(喝酒)

吏(官吏)

厉(厉害)

四、近义词

发明→创造

保存→保留

贡献→奉献

普及→推广

轻便→轻巧

方便→便利

笨重→粗笨

大约→大概

便宜→低廉

节省→节约

雄伟→宏伟

闻名→著名

宝贵→珍贵

精美→精致

坚固→牢固

风貌→面貌

惊扰→惊动

悠闲→清闲

五、反义词

笨重→轻便

贡献→索取

方便→麻烦

粗糙→光滑

便宜→昂贵

积累→消耗

闻名→无名

节省→浪费

精美→粗劣

保存→销毁

热闹→冷清

悠闲→忙碌

学富五车→

胸无点墨

清清楚楚→

模模糊糊

六、词语搭配

(精美)的图案

(美丽)的水花

(宝贵)的遗产

(热闹)的场面

(积累)的经验

(创造)文字

(减轻)重量

(节省)石料

(满足)需要

(极大)地促进

(完整)地保存

课文知识梳理

第9课:《古诗三首》

《元日》

1.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退隐前的诗歌多陈述现实,有感而发;退隐后的诗歌多描写山光水色。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主要作品:《梅花》《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等。

2.诗句解读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两句紧扣题目,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爆竹声”从听觉上展现了春节热闹的场面,“春风送暖入屠苏”从触觉和味觉上描写了春节时天气变暖,人们在暖暖的春风中欢乐地喝着醇美的屠苏酒庆贺新年的情景。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欢乐气氛,用初升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瞳瞳日”从视觉上照应了前边的“春风送暖”,烘托出一片祥和的气氛。末句写春节习俗——换桃符,“新桃换旧符”就是除旧迎新的意思,与上文中的“一岁除”相照应。

3.问题探究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重点)

春节到了,爆竹声不断,家家户户迎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