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围绕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展开。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共鸣和文化意识为核心,分为三个部分: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理解侵略者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3.情感升华与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对圆明园毁灭的感慨,提升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达到情感共鸣和文化意识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
3.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圆明园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激发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汉字读写和文本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但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深层意义和文化价值理解不够深入。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注意力有时难以集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和维持他们的兴趣。
此外,由于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形象的事物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同时,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情感共鸣较为敏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豪感。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进度自学和复习。
2.辅助材料:收集圆明园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片段,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的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展示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确保教学资源的清晰呈现。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圆明园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先跟我一起回顾一下圆明园的历史,你们知道圆明园曾经是多么辉煌吗?
2.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圆明园的美。
二、阅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注意把握课文的大意,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2.在同学们朗读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课堂,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阅读完毕后,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和感悟。
三、课文内容探究
1.我们先来探讨圆明园毁灭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找出导致圆明园毁灭的主要因素。
2.学生回答后,总结:圆明园毁灭的原因主要有英法联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
3.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圆明园毁灭的片段,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学生回答后,总结: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主要包括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抢夺财物、烧毁圆明园等环节。
5.现在,我们探讨圆明园毁灭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圆明园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6.学生回答后,总结:圆明园毁灭使我国大量珍贵文物丢失,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四、课文侧重点讲解
1.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段。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圆明园辉煌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回答后,讲解:课文中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等词语,描绘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园中园,景中景”等句子,展示了圆明园的美丽和独特。
3.接着,我们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学生回答后,讲解:这句话表明圆明园毁灭不仅仅是一个园林的毁灭,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重大损失。
五、情感共鸣与升华
1.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于圆明园毁灭的感受。
2.学生回答后,总结:圆明园毁灭让我们深感痛心,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文化遗产,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六、课堂讨论与总结
1.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