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pdf
文件大小:1.05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8.7千字
文档摘要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

设计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了解小说体裁的特点,从故事情节入手,体会

__巧妙的构思。

2.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小说的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

言的赏析能力。

3.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

来表现人物和主题的。

4.引导学生能从小说本身的内容出发,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梳理故事情节,品评小说的语言,

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写作手法。

2.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激发创造性思

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认识到亲情和爱心对于人生的意义

远远胜于金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和小说的

主题的。

2.从梳理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情节和

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小说的主题的。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

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通过

学生自己对语言的品析,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对文

本的解读。

3.在课文品读过程中,教师用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品味、

分析,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口

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意思是说贫穷时,即使居住在热闹的都市也没有人来过问;富贵

时,哪怕是住在深山里也有远房亲戚找上门来。这两句话反映人

与人之间亲疏关系完全决定于钱财的多和少,人与人之间只存在

金钱关系的不正常现象,表现了一种金钱至上的炎凉世态。法国

作家莫泊桑的小说就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象。

展示课件并展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

俗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对待

金钱与亲情之间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

进行思考。

1.分角色朗读:“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

长、旁白。

2.复习小说的相关知识,根据__内容,了解__的主要人物

和基本情节。

3.复述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四个阶段来复述)。

【设计意图】

1.通过分角色朗读和问题引导,让学生整体感知__内容,

了解小说的人物关系、主要人物,梳理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通过对小说相关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抓

住小说的要素进行品读。

(三)分析人物,品析写法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分析。

1.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这篇小说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

物是谁?请自行圈画文中的语句,并进行品析,说说这个人物是

怎样的一个形象。

(要求学生用“我认为文中写得最成功。从文中可以看出

他(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来表达。)

2.进行组内研读讨论,作者为了突出所塑造的某个人物形

象,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效果好在哪里?

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描写,对比手

法。(要求学生用“作者在塑造的时候,用了的写法,表现了

他(她)的特点(或形象)”的句式来表达。)

3.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比如环境描写,

请找出来,仔细品味,说说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

1.通过品读语句,分析文中的人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