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训练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陋室铭》
一、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代诗人。“陋室”的意思是,“铭”是,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其特点是以骈句为主,讲究押韵。
二、在以下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点画“┃”。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三、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翻译以下句子。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五、答复以下咨询题。
六阅读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了
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3本文既是写陋室,为何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看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5前文说“斯是陋室”后文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
《爱莲说》
一、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朝著名的哲学家。本文的体裁是古代的。
二、在以下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点画“┃”。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翻译以下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答复以下咨询题。
1、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由于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肮脏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爱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的高尚品行。在我国非常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一直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口技》
一、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代人。
二、在以下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点画“┃”。
1、京中有善口技者。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3、口技人坐屏障中,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三、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不能名其一处也
3、几欲先走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会来宾大宴6、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7、妇拍而呜之8、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
9、变色离席,奋袖出臂10、群响毕绝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语句
1、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
五、答复以下咨询题。
1、请用本人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仿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2、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纳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因此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3、结合全文来看,文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