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户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2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陕西省户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2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古文,让学生感受作者苏轼的文学才华和豁达情怀,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分析苏轼在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难点:
1.理解文言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感悟苏轼的内心世界,理解其情感变化。
解决办法:
1.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2.结合课文注释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苏轼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陕西省户县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轼生平图片、宋代园林图片、以及《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介绍视频。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文言文翻译和重点句子分析。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提供足够的讨论空间,并在讲台附近放置书桌,便于教师进行演示和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月夜景色的段落,引导学生回顾苏轼的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哪些著名作品?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苏轼的另一篇描写夜景的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2.讲授新知(20分钟)
-阅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层次,划分段落。
-解读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讨论苏轼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图片,让学生对作者有更直观的了解。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学生自愿朗读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教师点评翻译,纠正错误,讲解翻译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代入作者角色,体验文章情感。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情感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5.作业布置(5分钟)
-请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夜晚的美景,并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收集与苏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诗词,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苏轼全集》:通过阅读苏轼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
-《宋史·苏轼传》:了解苏轼在宋代的历史地位和他在政治、文化上的贡献。
-《东坡志林》:苏轼的随笔集,其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人生、艺术的感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内心世界。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苏轼的诗词,挑选其中一首进行赏析,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园林、古建筑等,结合课文内容,体验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
-开展苏轼文化讲座,邀请历史或文学专家讲解苏轼的生平和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设计苏轼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以苏轼的视角,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安排学生观看与苏轼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纪录片、电影等,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加深对苏轼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与苏轼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组织苏轼作品翻译比赛,让学生尝试将苏轼的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
-在学校的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设立苏轼作品专区,方便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
-开展苏轼主题的绘画或书法比赛,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苏轼的理解和敬意。
-邀请历史教师或文学教师,为学生开设苏轼专题讲座,深入探讨苏轼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