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英语 Module 1 Unit 1 School life Grammar Attributive Clauses(2)说课稿 牛津泽林版必修1.docx
文件大小:22.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77千字
文档摘要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英语Module1Unit1SchoollifeGrammarAttributiveClauses(2)说课稿牛津泽林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英语牛津泽林版必修1Module1Unit1,主题为“SchoollifeGrammarAttributiveClauses(2)”。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学校生活展开,进一步讲解定语从句的用法,包括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引导、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和关系词的选择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定语从句来表达对事物的描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定语从句,学生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描述事物;增强文化意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学校生活的不同表达;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掌握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具体细节:

-理解关系代词(who,whose,whom,which,that)的用法和区别。

-学会关系副词(where,when,why)引导的定语从句,用于修饰时间和地点的名词。

-练习将先行词与正确的关系词搭配使用。

-举例解释:例如,在句子Thebookthatyougavemeisveryinteresting.中,先行词是Thebook,关系词是that,表示指代先行词的特指关系。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正确判断先行词与关系词的搭配关系,以及定语从句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具体细节:

-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关系代词的用法,例如混淆who和whom。

-在复杂句子中,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先行词,导致关系词选择错误。

-定语从句中,学生可能忘记添加关系词或错误地使用逗号。

-举例解释:例如,在句子Thehouseinwhichhelivesisveryold.中,难点在于识别先行词thehouse和选择正确的关系词which,以及确保从句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牛津泽林版必修1Module1Unit1的教材,以便于课堂阅读和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学校生活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不同学校场景,辅助理解定语从句的实际应用。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例句和练习,增强课堂互动。

4.课堂活动材料:设计包含定语从句填空的练习册,以及用于小组讨论的卡片,以促进学生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学校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展示一些关于学校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学生上课、参加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学校生活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学校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定语从句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学校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定语从句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定语从句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用法。

过程:

讲解定语从句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功能是修饰先行词,提供更多信息。

详细介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在定语从句中的不同作用。

3.定语从句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定语从句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关于学校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如描述学校的图书馆、教室、操场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定语从句如何描述学校中的不同场所。

引导学生思考定语从句在描述学校生活场景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定语从句使描述更加生动。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生活场景,如图书馆、教室、操场等,使用定语从句进行描述。

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定语从句,并尝试构建完整的句子。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定语从句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学校生活场景的描述。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