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具体章节为“秦统一中国”。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秦朝的建立、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朝的历史贡献。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
1.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分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地图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地理分布和战争过程。
2.结合历史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如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3.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探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如中央集权制度、法律制度等。
4.运用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统一措施的长远影响,如对后世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
5.结合现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触摸屏交互设备、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化资源: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地图、秦朝相关历史图片、秦朝历史故事音频或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历史实物展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秦国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最终统一中国的?
-提问:你们认为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秦统一中国”。
2.讲授新知(20分钟)
-秦朝的建立:
-讲解秦国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的发展历程,介绍秦国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和经济实力。
-分析秦国崛起的历史背景,如商鞅变法等。
-介绍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如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等。
-秦朝统一六国:
-通过地图展示,讲解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如长平之战、巨鹿之战等。
-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如强大的军事力量、灵活的政治策略等。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法律制度等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这些措施对后世的影响,如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等。
-秦朝的历史贡献:
-总结秦朝统一六国、修建长城、统一度量衡等历史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秦朝统一六国有哪些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提醒学生关注秦朝统一的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秦朝统一六国对后世的影响。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讨论和提问。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学生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如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法律制度等。
-学生认识到秦朝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提升了合作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增强了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统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学习秦朝的历史经验教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生在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学会了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4.实践应用:
-学生能够将秦朝统一的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如分析国家统一对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意义。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高了对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增强了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
5.综合素养: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高了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学会了如何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锻炼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板书设计
①秦朝的建立
-秦国地理位置:西起陇西,东至黄河,南接汉中,北抵赵、燕。
-商鞅变法:确立法治,奖励耕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