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实用高中地理技巧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3.0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27千字
文档摘要

实用高中地理技巧试题及答案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多

B.南北温差小,东西降水少

C.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少

D.南北温差小,东西降水多

2.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喜马拉雅山脉

D.四川盆地

3.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地形以盆地为主

4.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河流都自西向东流

B.所有河流都自南向北流

C.河流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D.河流多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只有温带气候

B.我国只有热带气候

C.我国只有亚热带气候

D.我国气候类型多样

6.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分布以纬度为主

B.气候分布以经度为主

C.气候分布以海拔为主

D.气候分布以地形为主

7.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发展以水稻为主

B.农业发展以小麦为主

C.农业发展以玉米为主

D.农业发展以经济作物为主

8.下列关于我国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

B.工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

C.工业发展以服务业为主

D.工业发展以农业为主

9.下列关于我国交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通发展以公路为主

B.交通发展以铁路为主

C.交通发展以水路为主

D.交通发展以航空为主

10.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发展以东部地区为主

B.城市发展以西部地区为主

C.城市发展以沿海地区为主

D.城市发展以内陆地区为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温差大

B.东西降水多

C.气候类型多样

D.气候分布以纬度为主

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为主

D.地形以盆地为主

3.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B.河流多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C.河流自西向东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

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只有温带气候

B.我国只有热带气候

C.我国只有亚热带气候

D.我国气候类型多样

5.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发展以水稻为主

B.农业发展以小麦为主

C.农业发展以玉米为主

D.农业发展以经济作物为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南北温差大。()

2.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高原次之。()

3.我国河流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自西向东流。()

4.我国气候分布以纬度为主,东西降水多。()

5.我国农业发展以水稻为主,小麦次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B4.C5.D6.A7.D8.B9.B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D3.ACD4.D5.ABCD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我国地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靠亚洲大陆,西接喜马拉雅山脉,南邻印度洋。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少。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多雨,冬季干燥;西部地区内陆性特征明显,干旱少雨。

2.题目:分析我国地形对河流分布和流向的影响。

答案: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类型分布广泛。山地和高原地区河流多,水流湍急,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较大,多自西向东流;平原和盆地地区河流较少,水流较缓,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较小,多呈南北走向。

3.题目:阐述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答案:我国农业发展优势包括: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样,农业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面临的挑战包括:耕地资源紧张,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五、论述题

题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

1.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间产业协同和产业链延伸。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