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12 《诗经》二首.pptx
文件大小:577.12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4.07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单元;;3.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B)

A.“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B.“琴瑟友之”的“友”是“友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

C.“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解析】B项,句中的“友”是“向……表示友爱、亲近”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C)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解析】C项,正确的划分应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5.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

(2)《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直率地写出自己对采摘野菜的女子的追慕之心。?

(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男子求而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蒹葭》开头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男子惆怅的心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6)《蒹葭》中,描写男子追寻“伊人”之路艰险、漫长的句子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A.《关雎》第一节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喜爱的人的向往之情。

B.《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追求、思念女子的过程。

C.《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D.《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却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解析】C项,《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指所爱的人,《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则指男子。;;9.新华中???八(2)班拟开展以“走进《诗经》,走进经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语文课代表肖悠同学在活动开始时说了下面一段话,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更是其中灿烂的篇章,[甲]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诵读经典诗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我们开展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乙]希望同学们激情参与,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文底蕴。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在“传统文化”前添加“弘扬”。?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激情”改为“积极。”?;(2)在“诵经典,猜成语”这个环节,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搜集到的经典名句,并将从中演化出的成语写了出来,请你仿照示例也写出一组。

示例: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投桃报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逃之夭夭

示例: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

②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人言可畏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语文课代表肖悠让你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诗做一个简单的批注。请将你的批注写在下面。

示例:开篇起兴,以相向和鸣的雎鸠鸟象征世间爱情。同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起统领全诗的作用。;;11.如何理解诗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男子满怀的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的不平静,难以入眠。这句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男子对仰慕女子的深切思念。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美满生活、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14.这首诗运用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5.这首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或: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以及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

16.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