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10 小石潭记柳宗元.pptx
文件大小:456.07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0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单元;;【解析】A项“尤”,格外。B项“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C项“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D项“隶”,名词作动词,跟随。;【解析】A项解释为“大约”。B、C、D三项解释为“可以”。;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文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3)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是“寂寥无人”。?

(4)写明作者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作者抓住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C.第2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明写“游鱼”,实写“潭水”,动静结合。

D.本文按游览的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之景,接着写小石潭源流,然后写潭中气氛和自己的感受。

【解析】A项,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被贬官后悲凉、凄怆的情感。;基础运用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溪源大峡谷之水,变化多端:有猛浪若奔的激流,也有汩汩而出的细流;有téng空飞泻的瀑布,也有随风漂洒的水帘;有沿崖淌落的岩流,也有潜入于岩的冷泉。山光水色上下交yìng,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长卷。

(节选自丹枫《漫步溪源大峡谷》);8.学习《小石潭记》后,班级拟开展以“走进小石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从文中摘录两个描写景物的句子。

示例: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同学们建议当地政府进一步开发小石潭这个景点,下面是晓丽为这个景点写的介绍。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约120步,[甲]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绿竹环绕,环境十分幽美,是愉悦心情、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乙]小石潭由此鼎鼎大名。;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愉悦心情”和“观光旅游”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鼎鼎大名”改为“闻名遐迩(或:声名远播、举世闻名)”。?

(3)根据本文内容,为下面的对联补充下联。

上联:潭澈鱼游径无头

下联:神凄骨寒多愁忧;;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1.阅读选文第1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①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12.作者描写小石潭中的鱼,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佁然不动”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是活动的画面。动静结合表现出鱼的敏捷、可爱,同时折射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13.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击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