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
文件大小:80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5.41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课时作业1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年月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今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B.信件

C.报纸D.电报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留意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月初”,此时处于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时代,“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今始”可知“纸”是指报纸。

答案:C

2.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宽敞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宽敞人民确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乐观推动近代报刊业进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掌握

解析:宽敞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答案:B

3.近代《图画日报》记载:“沪上自风行报纸后,以各报出版皆在早晨,故破晓后,卖报者麇集于报馆之门,恐后争先,拥挤特甚。”这反映了()

A.图画类刊物的盛行B.报刊间的竞争激烈

C.社会信息流通加快D.报刊经营已多元化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各报刊的读者较多,所以才消灭卖报者争先拥挤于报馆门前的现象,这也侧面反映了社会信息流通加快,C项正确;材料中的“报纸”不肯定是画刊,图画类刊物只是其中之一,A项错误;据材料是卖报者争先拥挤于报馆门前的现象,不能说明报刊间的竞争,B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4.19世纪70年月以来,随着外国媒体资本规模及其强势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下列对中国人办报活动评价,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

A.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

B.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现和近代文化的载体

C.推动了中国先进学问分子的觉醒,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预备了物质基础

D.主观上传播西方民主自由,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解析:近代国人办报主要是传播西方思想的需要,客观上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D错误,符合题意;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主要是侵华的需要,A正确;报纸本身就是文化载体,B正确;报纸传播西方思想,外国人创办报纸也为国人自办报刊预备了物质基础,C正确。

答案:D

5.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消遣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见D.传播商业信息

解析:材料中“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以看出创办此刊物的目的是让买卖双方都知道商业信息,以免发生“架买空盘”现象。故选D。A项说的是消遣,B、C两项说的是政治,都与材料无关。

答案:D

6.1984年,伴随着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内地掀起了第一轮“金庸热”。金庸小说一夜之间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仅仅一年时间,全国约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将近20种金庸小说单行本。这最能说明()

A.文学进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

B.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

C.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

D.电视和文学相伴而生

解析:依据题干中所说的金庸小说因电视剧的热播而引起广泛阅读,销量大增。这体现的是电视对于文学的促进作用,电视艺术影响了文学的走向,故选C。材料反映电视艺术影响文学传播,排解A;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艺术,高于现实,排解B;在没有电视之前,文学就已经存在,排解D。

答案:C

7.中国电影《定军山》诞生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下列关于这部电影表述正确的是()

A.1900年在北京拍摄成功

B.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头起步

C.满足了人们视听的需求

D.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解析:依据所学,《定军山》拍摄于1905年,是一部无声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选项B正确,选项A、C排解;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选项D排解。

答案:B

8.《义勇军进行曲》原是拍摄于1935年的影片《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曲,抗日战斗时期在我国广为传颂,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材料说明()

A.电影创作强化了我党的宣传效果

B.影视兴起转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C.电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D.抗日救亡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冲突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中国人民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