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霸凌,守护成长净土主讲人:时间:
目录01校园欺凌的案例02哪些行为是校园欺凌03校园欺凌的原因04校园欺凌的危害05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案例01第一部分
校园欺凌案例一被告人井某某,与被害人朱某某均系在校学生。二人在路上偶遇,因言语不合,朱某某等人殴打了井某某。同年4月1日,井某某到网吧找朱某某等人未果,随即离开,朱某某等人听说后即驾车追赶,井某某被追上后,见朱某某将车窗玻璃摇下,即持匕首捅刺车内的朱某某,朱某某亦持斧头将井某某面部划伤。处置结果:法院认为,井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身体健康权,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被告人井某某系未成年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了谅解,且被害人朱某某无故殴打、追逐井某某有过错,依法对井某某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校园欺凌案例二事件概述:2022年11月22日,鹤壁校园霸凌事件处理结果公布。事件中,一名女生遭到多名同学的严重欺凌,包括被筷子猛插下体、跪地扇耳光、脚踩胸部等。处置结果:涉事班主任疏于学生管理,信息报送滞后,造成严重后果,予以解聘。涉案学生开除学籍。
校园欺凌案例三事件概述:2021年9月,湖南省绥宁县寨市学校405寝室发生了三起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初二学生小杨带头对多名同学进行了暴力欺凌,包括扇耳光、用烟头烫、用打火机烧等。处置结果:小杨等涉事学生因未满14周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之规定,决定不予处罚。绥宁县公安局对当晚参与霸凌的7名同学作出行政处罚或不予处罚的决定。
哪些行为是校园欺凌02第二部分
网络欺凌网络辱骂案例11:小吴在班级微信群里被同学骂“废物”“没用的东西”,这些信息被很多人看到,让他感到非常羞愧。案例12:小张在社交媒体上被同学发布侮辱性的评论,甚至被P成搞笑图片,然后在同学之间传播。
身体欺凌暴力行为案例1:小明在课间休息时,被几个高年级学生围住,被推搡、扇耳光,甚至被拳打脚踢。小明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诉老师。案例2:小华的书包被同学故意扔到地上,书本散落一地,对方还嘲笑他“连书包都拿不好”。强迫行为案例3:小李被几个同学强迫去打扫厕所,如果不从,就会被威胁“让你在学校待不下去”。
心理欺凌心理欺凌:指的是不断重复地采用语言或其他诡计,影响别人学生生活,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改变.案例1:小陈被同学威胁说“如果你敢和我抢朋友,我就让你在学校待不下去”,导致他不敢和那个同学来往。案例2:小王被同学在放学路上故意跟踪,让他感到非常害怕,不敢一个人回家。案例3:小李被同学故意在课堂上嘲笑他的回答,让他感到非常尴尬,甚至开始害怕发言。
校园欺凌的原因03第三部分
个体因素性格特征:欺凌者往往具有较强的攻击性、霸道性格,喜欢通过欺负他人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而被欺凌者通常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缺乏社交支持。心理问题:部分欺凌者可能存在反社会行为倾向或情绪管理问题,而被欺凌者可能因情绪脆弱、缺乏应对能力而成为目标。青春期特征:青春期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因小事产生冲突,且缺乏对行为后果的充分认知。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家庭背景多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或存在家庭暴力、父母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孩子缺乏情感支持和正确的行为榜样。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
受害者被霸凌后沉默不语不敢反抗我们在众多的霸凌事件中可以观察到,被霸凌的大部分孩子在霸凌的过程中从未反抗,一直沉默地受着所有的屈辱和殴打。我们不知道这是因为性格使然抑或是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但是这样的行为明显是不正常而且不正确的。当受害者在被霸凌后沉默不语不敢反抗,只会让霸凌者越来越嚣张,行为越来越过分。
校园欺凌的危害04第四部分
对施暴者他们可能需要承担受害者的医疗费用,接受学校的批评教育,甚至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此外,施暴行为难以获得家庭和学校的认可,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心理问题心理创伤:被欺凌者可能会遭受持续的心理伤害,感到恐惧、焦虑、羞耻和孤独。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抑郁、自卑和其他情感障碍。
对受害者受害者可能遭受身体伤害,甚至残疾;性格上可能变得懦弱和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心灵上可能留下长期阴影;此外,受害者可能因恐惧而厌学甚至辍学。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05第五部分
学校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刊等渠道,广泛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树立正面典型,弘扬正能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