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诗经 静女》说课稿.pdf
文件大小:197.5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2.19千字
文档摘要

《诗经?静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诗经?静女》,我将

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

实践型说课,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静女》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古诗词诵读部分的第一首诗歌,

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启中国数千年来文

学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而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

婚姻的诗。《静女》则是《诗经》中爱情诗的名篇。通过学习《静女》,

学生可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奴隶社会的现实生活及他

们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了解《诗经》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以及重章复沓,反复吟咏来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的形

式,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古体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古文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已具备结合课文注释初略弄

懂诗文大意的能力,但是他们分析、品读诗文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因

此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赏文艺作品,能感受、想像、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

染和启迪。结合课标、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学习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结合高考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二、说学法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结合注释去读懂课文。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引导、谈话等方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去理解吸取新知识。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

疑探究的习惯。

4.“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5.指点学生拓展延伸到课外阅读与本诗有关的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

写作能力,为高考做好准备。

三、说教法

首先从学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

师主导、精讲多练”教学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借助多

媒体主要采用诵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与学生一起互动学习。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课堂的时间要尽可能还给学生,让他们

朗读、品析、感悟、讨论、比较,在学习中找到主人的感觉、收获学

习的快乐。教师是策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1.诵读法:以读为本、突出诗歌教学重读“”的特点。要读出节奏,读

出重音,读出感情,在诵读中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2.串讲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3.点拨法: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去分析人物的形象及所运用

的表现手法。

4.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思维、筛选提取自己所要的信息、

这样也能活跃课堂。

5.讲授法:在完成教学重点、难点当中,教师适当讲解,使学生较

快地接受。

6.训练法:可以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布置课

前预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

其中,导入新课需要5分钟,整体感知需要15分钟,合作探究20分

钟,拓展延伸5分钟。至于教学反馈这一环节是否安排在课堂上进行,

要视学生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情况而定。

第一步:布置课前预习。

第二步: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期中考试的人物形象鉴赏题,引起学生

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步:《诗经》的文学常识。主要是学生各抒已知,教师总结归纳。

第四步:检查预习、朗读诗歌、解词译名、领会诗意。主要运用串讲

法、谈话法。

第五步:研读分析,合作探讨、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分析,提炼出老

师布置的任务,进一步地分析、品读诗歌,包括人物形象分析、总结

归纳诗的艺术魅力等。

第六步:总结全文,做课堂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七步:布置作业。将《静女》改写为现代诗,加强对本诗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搜集《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名句,进一步

积累和亲近古典文化。

第七步。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