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践探究
【摘要】数字化这一概念自提出后,在教育及多个领域都有渗透,指明了这一领域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着眼于初中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从数字化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结合有关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的弊端思考,强调了引入数字化教学评价的必要性。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提出了诸多数字化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践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技术集成与应用创新等多条策略,最后对数字化教学评价实施效果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策略;实施效果
一直以来,教学评价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初中体育学科而言,教学评价仍过度依赖人工,因而存在主观性强、效率低等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数字化手段于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得到肯定,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且主要方向为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工具的开发、教学反馈的加强。本文旨在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评价实践提供参考,切实提高评价效果。
数字化教学评价理论基础
教学评价本身是教学实践及优化的重要依据,评价工作需要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其发展状况[1],结合其理论基础来看,现代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均可作为数字化教学评价的设计基础,同时也提供了理论支撑,至于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具体多元化特点,至于评价的方法,兼顾了量化及质性评价法。数字化教学评价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适应性极强,一方面可实时记录运动数据,另一方面可促进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此,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挖掘数字化教学评价的潜力并优化应用。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审视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之现状,不难发现传统模式的弊端越发明显,如过于关注结果性评价、评价手段单一、缺乏反馈环节等,在教学效果的提升方面难以形成推动力。结合初中体育学科的学科特点,评价项目应该涵盖技能掌握、体能发展、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这也使得评价体系的构建更加困难,加之学生个体差异显著,教师还应注意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对这种差异的尊重。数字化教学评价的引入非常紧迫,这是因为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精准分析,以此作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优化的参考,且由此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这对于培养具有强健体魄、良好体育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践策略
1.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及早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以从容应对新的教育教学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当着眼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强大能力[2],深入的、智能的分析学生的运动表现,同时分析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及体能基础,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与客观性,基于评价结果,还可给出根据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体育学习状况。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还要做到量化指标、质性指标的结合,以此实现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考量,前者主要是指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传统指标,而后者则是指学生运动态度、团队合作意识、自我激励能力等非物质层面的因素。
2.技术集成与应用创新
评价体系建构后应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教师以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例,为评价优化开辟了蹊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穿戴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以此收集学生运动时相关数据并分析其变化,包括但不限于步数、轨迹以及运动时的心率,以此评估学生体能及技能水平,进而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又以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VR/AR技术)为例,前者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运动情境中并进行体育训练,或体会体育竞技的紧张氛围,后者则可以增强现实场景,使学生在实际课堂中获得更直观、有趣的反馈[3],这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配合及增强其环境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最后辅以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并集中处理体育活动相关数据,其结果能揭示学生运动习惯和偏好、明确学生未来训练方向及进步目标,从而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教学指导建议。
3.教师角色转变与培训
于数字化时代,初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应当转变为学生发展道路的引导者与支持者,且教师必须掌握先进技术及评价工具,熟练使用数据分析软件、教学辅助平台等,将其视作小助手,进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并依据差异分析结果,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以此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同时,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经此前讨论过的评价工具工作,学生能够实现更全面的自我监控,一点一滴的变化反映出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情况设定更适宜的学习目标,并为之调整学习策略,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其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