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PAGE0
高考政治常见考点关键词
一、关于核心的说法
1.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3.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4.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5.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7.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9.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10.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1.文化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观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14.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关于存在和发展、生存与发展的说法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三、关于关键的说法
1.改革开放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3.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党的建设,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4.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5.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7.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四、关于属性的说法
1.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2.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3.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五、关于特点、特征的说法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党的领导;②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③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5.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是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7.基层民主具有基层性、直接性和自治性的特点。
8.物质的特点: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运动(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可知性
9.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11.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1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3.矛盾的特点:普遍性和特殊性
14.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15.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6.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阶级社会)
六、关于前提、基础、基石、柱石的说法
1.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4.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公有制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5.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6.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7.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8.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9.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10.新中国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即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11.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