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13年高考备考(政治学科)的一些心得体会.pdf
文件大小:193.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2.98千字
文档摘要

2013高考备考(政治学科)总结与反思

扣人心弦的2013高考过去了,作为一名工作刚满六年的青年政治教师,这是我不断学

习,不断成长的一年。在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认真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和丰富的理

论知识。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对知识的理解、重难点的把握更加深入,对政治教学的思

路更加清晰。在这里,我对自己的备考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新课标政治备考具有知识点多、理论性和时代性强等特点,而复习时间有限,要想取

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本届高三政治复习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总

共分为三轮。

一轮复习(2012年2月—2012年12月):狠抓基础,全面复习教材知识。高考试题可

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形成的根基。我们应当根据

这些考点,回归课本,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复习,防止遗漏出现知识盲点。另外,在全

面复习的同时又要整理框架、突出主干知识,文综命题都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

有人说“现在的高考注重能力立意,理解就行,背书不重要。”但其实,记忆与理解本

身就是相互促进的,我们不应把背书简单地理解为死记硬背。实际上有些学生对知识点本

身是理解的,自我感觉良好,平时作业翻开书也会做,可一考试就捉襟见肘,记忆模糊,

无法准确调用知识点,甚至有些选肢中明显的错误也看不出来,而导致丢分。这应了那句

老话“一开书了然,一关书茫然”。所以我认为识记是提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一轮复习

中首先要强化记忆,夯实基础。必要时可采用默写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在一次高考研讨会

上听来的,乍一听很“低级”,也很费时间,可实施下来效果却比较明显,而且成绩相对较

好的同学更欢迎,算是对他们的一种检测和监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默写核心考点或学

生盲点的方式,也可以课堂或课下抽问的方式进行。当然,在背书的同时要辅之以必要的

习题。个人很喜欢《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我认为它最好的地方在于根据考点把近几年的高

考真题、模拟题进行整理分类,学生通过它可以最直观地感受真题的难度、答案设置、以

及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以便准确把握高考走向。另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学生充分感

受高考真题的“威力”,(因为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对教材有一定把握,不清楚一轮复习与新

课的区别,把复习简单理解为新课再现,进而导致原地踏步,影响复习效果)在今后的学

习中不敢麻痹大意,积极投入到政治学科的复习中。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一开始学生普遍

反映不太适应,题目太难,但过一段时间以后逐渐习惯,做题能力提升,并能在复习中学

1

有所得。

二轮复习(2013年1月—2013年4月中旬):把知识专题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教材

的基本观点和热点相结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和规范性。同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去寻找独创性的

答案,这是高考评卷中的得分亮点。

由于政治学科的时政性特点,在复习备考中政治教师都会讲时政热点。但有些教师是

把知识专题放在第二轮复习,热点专题放三轮复习,这样导致学生在最后阶段才进入时政

专题,时间很短,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在热点专题复习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精选并准确把握热点,处理好基础知识复习和热点专题复习的关系,指导学

生既会用课本知识分析时事热点,又会用体现在时事中的党和政府的新理论、新观点去充

实深化对热点问题的原有认识。同时注意热点专题要有整体性,形成系列。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是要付出的很多,需要多看新闻、报纸杂志、以及一些时政资料,结合实际来确定十

个左右热点,缩小复习范围。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也需要年级教师甚至是全校政治

教师的协作,才能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精讲精练。围绕所讲热点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

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种题型分析,巩固复习效果。

当然,出于重视,学校肯定已经征订了足够的资料,有老师会认为“学校订的资料完

成起来已经很吃力了,还有时间做更多的题吗?况且,课堂时间有限,做了还得讲评,时

间根本不够怎么办?”我们采取的是:学校集体订的资料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有选择地布

置给学生,但布置过的就一定讲评,而不能学生做了教师以时间不够为由不讲评。这样的

作业只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无法体现练题的效果。同时,由年级教师自己找题组成练习(可

由一位主要负责),再由年级所有教师共同审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