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卷II】语文.pdf
文件大小:421.2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7.65千字
文档摘要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卷II】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

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

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

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

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

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

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

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

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

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

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

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

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

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

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

材料二:

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

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

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

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

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1

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

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

观察自然现象更为困难。社会现象并不限于人的动作,而且包括人的动机;动机又受

着人所接受的那一套认为应当如是的规律支配,这套规律是社会所共有的,而且是在

时间里累积下来的——这是人的生活适用于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方法,是在人和物

的接触中,在动作里,给人的满足与否的结果里,选择和淘汰出来的,而且也永远在

变动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社会现象有着不能分的两部分:一部分我们可以

在体外看得到的,另一部分,在体外是看不到的。这第二部分必须由经验者本人用语

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旁观的人明白。观察社会现象的困难常发生在第二部分。

谈到这里,我愿意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

者必须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合作还不够,必须不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大家一

同来分析大家的经验。

我在上边已说到科学的观察必须充分确认现象发生的情境,考虑到一切会影响

现象的因子。这是实验的真正意义。观察社会现象时,因为语言材料的重要,最容易

影响叙述现象正确性的是调查者和所要观察的现象的人事关系。有些不肯正视这关

系的学者,只提出一个“客观”的空洞概念。但是“客观”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对观

察的现象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