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蓝色简约风诗经学习课堂课件.pptx
文件大小:6.64 M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98千字
文档摘要

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目录

《诗经》的基本情况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

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形成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诗经》来源和结集

《诗经》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

采诗说

《诗经》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

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

献诗说

至于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

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献诗说

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弦歌诗章可能是事实,删诗的话是不可信的。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不会在孔子出生以后。

孔子不止一次说过“诗三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是和现存《诗经》篇目大体相同的本子。

《诗经》的结集

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体情形,我们今天已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诗三百》,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诗、乐、舞三位一体

《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其中的诗篇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

《诗三百》,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季札观乐。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诗经》的分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左·成公九年》范文子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诗、乐、舞三位一体

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左·成公九年》范文子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正好说明了风的含义

它们产生的地区,除“周南”、“召南”在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余十三“国风”都在黄河流域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颂有形容的意思

“六诗”和“六义”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各地的土风歌谣。主要是各地民歌,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乐、舞三位一体

《周礼·春官·大师》中说“大(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在《毛诗序》(见《诗序》)里,把“六诗”叫做“六义”。对这两个名词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其中,以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的解释较有代表性。他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他认为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这看法被长期沿用下来。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