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pdf
文件大小:486.1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8.05千字
文档摘要

5.黄河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5分钟)

一、预习检测

(一)字词对对碰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小组抢答)

澎湃(péng)(pài)

气魄(pò)高山之巅(diān)

狂澜(lán)哺育(bǔ)

浊流(zhuó)屏障(zhàng)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1)气魄:气势,魄力

(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或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3)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5)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

(6)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

(7)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二)背景先了解。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

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当

时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

写的组诗,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颂》是第二乐章

的歌词。

(三)名家面对面。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

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常识知多少。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

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

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

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

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

深度79米。

(五)内容初感知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

么?主要内容: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作用: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

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中国的文化在这里产生、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发展、壮大,是黄河哺育

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从地理上看,黄河是保卫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军事屏障。

从精神上看,黄河伟大、

坚强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上

的城防,是御敌兴邦的保障。

主流是巨人的主干,无数的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支流是无数的臂膀,体现出

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13分钟)

1.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

的特点?

2.连续三次写“啊!黄河!”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3.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