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库1
1.既让幼儿感知古代的造纸术,又让幼儿感知的现代各种各样的纸,这符合()。
A.科学性与启蒙性。
B.地方性与季节性。
C.民族性与时代性(正确答案)。
D.广泛性与时代性。
2.幼儿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往往采取“镜面示范”,原因是()。
A.幼儿看得更清楚。
B.幼儿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正确答案)。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幼儿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3.在教幼儿系鞋带的活动中,教师自带一双鞋子具体示范如何系鞋带,让幼儿掌握系鞋带这一生活技能。这种教学方法称为是()。
A.讲解法。
B.练习法。
C.示范法(正确答案)。
D.感知体验法。
4.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重要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有利于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B.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享受科学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正确答案)。
C.学前儿童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记忆一些科学术语。
D.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尽快地得到科学结论。
5.幼儿对“早晨”的理解,就会与“起床”“刷牙”等事件相联系,反映幼儿对时间概念的特点是()。
A.理解时间概念易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正确答案)。
B.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理解。
C.表达时间的词汇含糊不精确。
D.感受时间的长短带有主观性。
6.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方向,在动作示范的时候应该()。
A.面对幼儿,采取正常示范。
B.背对幼儿,采取正常示范。
C.背对幼儿,采取镜面示范。
D.面对幼儿,采取镜面示范(正确答案)。
7.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是()。
A.初级科学概念。
B.抽象科学概念。
C.科学经验(正确答案)。
D.科学理论体系。
8.探索简单物理概念时,通常会涉及哪些内容()。
A.学习古诗词。
B.了解重力、浮力等基本物理现象(正确答案)。
C.绘画技。
D.音乐节奏。
9.学前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科学内容是()。
A.太阳的结构。
B.太阳能发光、发热(正确答案)。
C.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
D.太阳黑子。
10.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为社会、语言、艺术、科学和()。
A.数学。
B.健康(正确答案)。
C.常识。
D.游戏。
11.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一般是在()。
A.2岁后。
B.3岁后。
C.4岁后(正确答案)。
D.5岁后。
12.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
A.绳子(正确答案)。
B.秤。
C.直尺。
D.钟表。
13.两名幼儿从同一个起点起跑,一个幼儿跑得快,一个幼儿跑得慢,问这两名幼儿:“谁最先到终点”,他们回答:“同时到终点”,这两名幼儿感知时间概念的特点是()。
A.理解时间概念易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B.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理解(正确答案)。
C.表达时间的词汇含糊不精确。
D.感受时间的长短带有主观性。
14.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如何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A.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B.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情境,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正确答案)。
C.只让幼儿学习固定的知识内容。
D.不关心幼儿的创造性表达。
15.有时候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儿童为了找到收音机里说话的人,他就把收音机拆开,这说明()。
A.儿童具有破坏性。
B.家长和教师管教不严。
C.摆在儿童面前的玩具太多。
D.很可能是儿童科学潜能的表现(正确答案)。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A.可以不加选择地向儿童提供教育内容。
B.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儿童的学习内容。
C.应该要求儿童掌握全面的科学知识。
D.可以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多样的教育内容(正确答案)。
17.教师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自己的时间进行探索学习,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
A.游戏法。
B.操作法(正确答案)。
C.观察法。
D.比较法。
18.当一组物体的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称之数的()。
A.基数。
B.序数。
C.数序。
D.守恒(正确答案)。
19.“培养早、晚刷牙的好习惯”是属于()。
A.认知目标。
B.技能目标。
C.情感态度目标(正确答案)。
D.德育目标。
20.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
A.认知。
B.理解。
C.操作。
D.探究(正确答案)。
21.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关于动植物世界的认识,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动物都是食肉性的。
B.植物不需要阳光也能生长。
C.动植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关系(正确答案)。
D.所有植物都有花朵。
22.饲养活动的意义是()。
A.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
B.培养幼儿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C.强化幼儿尊重生命、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