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深度解析《GBT 18336.5-2024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 第5部分:预定义的安全要求包》.pptx
文件大小:39.82 MB
总页数:27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4.29千字
文档摘要

2023;;;;;PART;(一)核心框架构成剖析?;(二)评估新纪元特征洞察?;(三)标准应用场景解读?;GB/T18336.5-2024通过预定义的安全要求包,为各行业提供了统一的安全评估标准,促进了网络安全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持续改进与优化;PART;(一)传统评估体系的困境?;模块化设计;(三)技术实现路径解析?;(四)重构后的优势亮点?;;预定义安全要求包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简化评估流程,显著缩短评估周期,提高行业整体效率。;PART;(一)变革的驱动因素分析?;增强安全评估的针对性和效率;(三)行业变革场景预测?;(四)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安全合规要求提升;推动网络安全评估标准的统一化和规范化,确保各行业在安全评估过程中遵循一致的要求和流程。;PART;(一)安全功能需求梳理?;(二)保障要求深度解析?;(三)平衡点影响因素分析?;(四)寻找平衡点的方法?;(五)失衡的风险与后果?;金融系统安全需求;PART;(一)云场景安全要求解析?;(二)物联网场景安全痛点?;(三)落地实施关键步骤?;(四)技术适配方案探讨?;;某智慧城市项目通过应用安全要求包,构建了覆盖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有效抵御了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PART;(一)中小企业安全评估难题?;简化评估流程;(三)捷径实现原理揭秘?;(四)实施成本效益对比?;;中小企业应首先明确自身的安全需求和评估目标,确保预定义包的内容与实际业务场景相匹配,避免资源浪费和评估偏差。;PART;(一)自动化评估趋势分析?;(二)定制化评估需求洞察?;(三)两者技术支撑对比?;(四)影响选择的关键因素?;;引入自动化评估工具;PART;(一)第一步:要素初步识别?;通过分析预定义安全要求包,明确各类信息系统必须实施的核心安全控制措施,如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日志审计等。;(三)第三步:配置策略制定?;配置遗漏与误配;(五)不同场景配置要点?;(六)专家经验技巧分享?;PART;(一)CC准则核心内容解读?;我国标准在吸收国际通用准则CC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确保网络安全评估体系???独立性和安全性。;;安全要求包的模块化设计;技术标准差异;(六)融合对行业的意义?;PART;(一)等保2.0三级测评要求?;(二)预定义包适配要点?;;根据等保2.0三级测评要求,结合预定义包内容,明确系统需要满足的安全需求,确保覆盖所有关键点。;(五)常见问题应对策略?;案例一;PART;(一)AI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二)安全要求包智能需求?;(三)智能特性技术实现?;安全要求包应具备自适应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威胁模式自动调整策略,提升应对未知威胁的效率。;;(六)未来发展方向预测?;PART;(一)传统评估方法剖析?;;评估时间缩短;(四)两者效率对比分析?;(五)提升效率关键因素?;;PART;(一)数据出境政策法规解读?;明确数据出境场景中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根据不同的数据分类与分级,适配相应的安全要求包,确保数据保护措施的精准性。;合规性审查与风险评估;(四)配置过程风险防控?;(五)典型案例配置分析?;(六)最新政策影响应对?;PART;(一)可复用安全组件解析?;(二)成本降低原理分析?;(三)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通过复用安全组件,该机构在安全开发周期中节省了约28%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减少重复开发和测试时间。;;组件标准化与模块化;PART;(一)零信任架构核心原理?;(二)预定义安全包特点?;(三)兼容性技术分析?;零信任架构的“永不信任,始终验证”原则与预定义安全包结合,能够实现更精细的动态访问控制,有效降低内部威胁风险。;;零信任架构的普及化;PART;(一)PCIDSS标准解读?;(二)金融行业安全需求分析?;(三)定制思路与方法指导?;根据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和网络架构,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明确PCIDSS合规的核心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技术实现方案。;;某金融机构的安全审计与改进;PART;(一)附录B内容概述?;(二)高风险项识别方法?;(三)风险项详细解析?;(四)排查流程与方法?;风险分级处理;某企业因未严格执行访问控制策略,导致内部系统被外部攻击者通过未授权访问漏洞入侵,造成数据泄露。;PART;(一)量子计算威胁分析?;(二)现有安全要求包短板?;(三)升级目标与方向确定?;;(五)实施阶段与策略?;针对量子计算对传统加密算法的潜在威胁,开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