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项目赋能AI教学 支架助力多维成长.docx
文件大小:17.5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项目赋能AI教学支架助力多维成长

【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对于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与应用能力,培育计算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具有关键意义。学校实施“2+4”人工智能项目化教学模式,借助情景、游戏、问题、任务、激励、视频、校本课程、线上课程、评价反思等多元化学习支架,推动学生开展探究、实践、合作与交流活动,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人工智能教学的广泛开展,实现稳步前行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社团;学习支架;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应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智慧教育发展,支持教育模式变革与生态重构[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学校丰富教育形式,开展多样社团活动,以全面挖掘学生潜力。基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目标,教师需识别并培育具有人工智能学习潜力的学生,为其提供契合需求的学习资源,推动他们在该领域深入发展。

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学,逐步构建人才队伍,通过项目化教学开展教研改革,从信息科技课堂选拔学员,结合社团自主报名与初选。学校开设“华之慧”社团,含人工智能课程与创意智造课程。人工智能课程以七年级学生为主,以“小飞”机器人硬件支撑,在课堂中掌握基本的人工智能概念原理,并借助畅言智AI平台,学习积木块编程技术。创意智造课程为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人工智能课程,包括基础的理论学习和AI视觉技术等的应用。到社团课程中期,教师择优成立一支项目化学习团队与比赛团队,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结合区、市、省级比赛,组建以两人为一组的创新学习小组,利用“双减”拓展学习时间与空间,开展教与学。目前,学校有创意智造、智能博物、优创未来、天工造物四个创作小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习支架,开展“2+4”创新模式教学。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明晰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系统规划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人工智能视角观察并解决生活问题。人工智能理论、大数据知识及技术学习均以微项目化形式展开,通过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入真实且有趣的任务活动,深入剖析理论知识,记录学生思维闪光点。学习任务单将学习目标具体化、过程化与知识化,有效引导学生明确目标,积极投入探究、学习与交流活动。

情景支架:营造学习情境。以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让小飞成为智能学伴”为例,课程以回家作业困扰为切入点,通过师生聊天展开讨论,如探讨在家学习方式、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父母协助学习的情况以及智能学伴的功能设想等问题。学生在任务单上进行头脑风暴,设计“小飞”能完成的任务,感受人工智能解决生活问题的魅力,激发创新灵感。

游戏支架:增添学习趣味。在项目化学习之余,课堂融入趣味活动,如编程机器人舞蹈、制作赛前预热视频、开展口算人机挑战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完成课程内容,展现人工智能独特魅力,激发无限遐想与活力。

问题支架:启迪学生思维。人工智能教学中,原理理解是难点。学习任务单设计紧扣课题,实践体验后通过填空总结体验感,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联系人类感觉与机器感知过程,自然阐释原理并总结理论知识。每节课后的头脑风暴环节,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收集学习灵感,如“让小飞回答你的问题”一课,通过整理生活问答系统应用,提升知识掌握程度,借助思维导图开启项目化作品设计之门,奠定后续制作基础。

推进项目化学习,构建以生为本的学习环境

项目化学习支架设计应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探究合作为核心,辅助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与方法。教师搭建多种支架,助力学生解决问题,在真实项目中获取知识、能力与素养。如以项目学习流程为线索,依据不同阶段支架功能,搭建情境任务支架、学习资源支架与学生作品支架,推动项目顺利完成。

任务支架: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学生认知与能力存在差异,需设计分层学习支架满足多样化需求。项目实践遵循“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原则,学生参与实践对兴趣培养、内驱力激发、创造力发展及知识能力素养形成至关重要。创设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能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融入课堂。四个创作小组通过项目作品设计,在活动中以任务链、问题链等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解问题与建立抽象模型的思维习惯,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激励支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校举办科技作品比赛,涌现众多优秀作品,并推荐参加区、市、省级人工智能赛事,为学生提供展示与锻炼机会。学生在创客竞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和实践大赛等活动中,合作与创新能力同步提升。赛后学校通过优秀学生照片展示、收徒传承等方式,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视频支架:积累资源,展示成果。鉴于人工智能设备资料缺乏吸引力,教师整理拍摄直观有趣的编程效果视频,激发初学者兴趣。同时,教师拍摄学生演示视频,记录学习过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