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卵巢癌诊疗管理路径与质量控制指南(2025版)
【摘要】为制定适用于县级医院的卵巢癌诊疗管理路径与质量控制指南,规范
县域卵巢癌诊疗管理,提高诊疗质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国家肿瘤质控中
心卵巢癌专家委员会基于现有国家级卵巢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
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县域卵巢癌诊疗管理路径与质量控制指南(2025版)》。
指南采用路径形式,涵盖县域卵巢癌分级诊疗、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并提
出13条具体推荐意见。指南明确了县域医院在卵巢癌诊疗中的功能定位,包括
初级诊治、抗肿瘤药物治疗、维持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复发监测、康复指导、
双向转诊和随访等。对于诊疗能力不足的情况,建议及时转至上级医院或有条件
的县域医院。有条件的县域医院可开展早期卵巢癌手术,但高度怀疑为中晚期卵
巢癌应及时转诊。指南强调县域医院应积极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并建议新诊断
患者的首次化疗在上级或具备条件的同级医院完成。在随访方面,县域医院可完
成疾病复查,但怀疑复发或转移时应转诊上级医院评估。指南还详细阐述了诊断
路径、治疗路径(包括手术、化疗、维持治疗和复发治疗)以及随访路径,并推
荐结合线上随访方式,密切监测患者状况。指南通过明确县域医院在卵巢癌诊疗
中的功能定位,规范转诊流程,加强多学科协作,旨在促进县域卵巢癌诊疗的规
范化和标准化。指南的实施有望提高县域医院对卵巢癌的诊疗能力,加强与上级
医院的协作,从而改善县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这不仅有助于优化医
疗资源配置,还将推动我国卵巢癌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区域医疗均衡发展。
【关键词】卵巢肿瘤;县域;质量控制;分级诊疗
卵巢癌是女性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也是临床治疗棘手的妇科恶性肿瘤之
一。卵巢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70%以上的卵巢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手术
治疗难度增加,常常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效果。术后多
次化疗及维持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反复复发,使其治疗愈加困难。近年来,随着
基因检测的普及和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的应用,我国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
前有所提升,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国家卫生
健康委员会主导并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目标是在全国推行肿瘤诊疗质
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
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县域医院由于经济和地理等因素的
限制,在医疗设备、人才、药物可及性等方面相对不足,亟需制定适合县域实际
情况的卵巢癌防治管理指南。因此,在分级诊疗的政策背景下,依据《卵巢癌诊
疗规范(2022年版)》[1]、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卵巢恶性肿
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2]、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妇
科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7版[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卵巢癌诊疗指南
(2023年版)》[4]、《中国卵巢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5]
等国家级卵巢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
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
肿瘤质控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起草并制定了《县域卵巢癌诊疗管理路径与
质量控制指南(2025版)》,旨在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
衡布局,提高整体卵巢癌的诊疗规范化,改善县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指南采用路径形式,更加简明清晰且实操性强,以供广大县域临床医师参考,具
体如下。
一、县域卵巢癌分级诊疗路径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卵巢癌病例估计
约6.11万例,其中农村地区卵巢癌年新发病例约为2.2万例,约占全国的36%
[6],但治疗依从性差,接受标准治疗的比例较低。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利用
优势医疗资源,发挥大医院的技术优势,拟针对卵巢癌采取分级诊疗模式。分级
诊疗能有效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促进县域卵巢癌诊疗规
范化、标准化,使更多的卵巢癌患者获益于标准的同质化治疗。卵巢癌的治疗原
则为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维持巩固以及其他综合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肿瘤、
明确诊断、准确分期、判断预后和进行分子检测指导治疗及对高危人群进行遗传
咨询。治疗前推荐晚期卵巢癌进行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
MDT)评估,MDT能为患者制定完备、规范、精准、多模块、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且应由有丰富经验的妇科肿瘤医师完成手术。
我国共有2844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