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PDCA成果评比考核评价标准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分值
选题
(20分)
⑴课题来源及背景介绍清晰、具体、全面,有必要的文献支持,体现选题价值;主题名称描述简洁明确,直接针对要改善的问题。
5
⑵基于问题和相关要求组成改善团队;团队成员(部门、岗位、资历、能力等)与主题涉及范围、专业、难度等相适应。
3
⑶主题所涉及的概念定义明确、准确,研究范围清晰,衡量指标明确、恰当,计算公式正确,必要时有文献支持。
3
(4)现况调查方向、内容以及调查表填写方法设计合理,样本量适宜,数据收集准确、可信、有代表性;明确问题症结。
6
(5)基于现况设定改善目标。目标可测量、可检查。
3
原因分析
(20分)
⑴针对症结分析原因;原因分析过程严谨,因果关系清晰、正确,逻辑性强;分析全面、彻底,末端原因应为系统性因素。
10
⑵采用适宜的方法对末端原因进行确认;确定主要原因和非主
要原因理由充分,有客观依据。
10
对策拟定
与实施
(25分)
⑴针对主要原因逐条拟定对策;对策有创意,符合政策和单位实际,表述清晰明确,且为治本之策;不同对策应有独立性;对策实施效果可测量、可检查。
6
⑵对策评价、选择方法合理,选取数量和结果适当,实施计划合理。
3
⑶各项对策的具体实施措施介绍清晰、具体,可行性强。
3
(4)对策实施过程介绍清晰,佐证资料(如文件资料、图片、数据分析图表等)充分、真实、适宜,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内容、时间、样本量及图表选用正确,结论可信;若是群众改善小组,多数对策应为小组成员完成。若是上级组成的改善小组,应体现小组成员对实施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10
⑸根据对策改善成效合理确定处置方法,对效果不理想或有明显副作用的对策应进行再对策,或重新设计措施,重新实施,并再次验证其实施效果。
3
改善成效
(20分)
⑴改善效果需与原状和课题目标进行对比,并确认其有效性;
效果确认的时间、方法和样本量合理;改善活动真实地解决了
6
相应的问题或症结;若效果不佳,需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整改,
并再次进行效果确认。
(2)合理挖掘并用数据或事实说明相应的附加成果。
2
⑶对确认有良好成效,且非一次性改善到位、有推广价值的有效措施或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标准、流程、规范、制度或作业指导书等,并继续实施;标准化成果内容和形式完整、规范;结题后超过三个统计周期者应呈现效果维持状况。若效果维持图呈非稳态图形,应分析原因并再对策整改。
6
⑷从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对本期改善活动进行总结,实事求是地发现优点,指出不足,明确今后改进方向,并说明改善后的残留问题及处理方法;若是稳定的质量改善小组,应提出下期活动主题。
6
活动特点
(10分)
⑴课题活动过程能充分体现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以及高度负责、严谨细致、群策群力的特点;成果对同行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4
⑵调查、分析、统计方法与图表应用正确、规范、适宜。
6
现场发表
(5分)
⑴汇报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演讲者热情洋溢、明快有力、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着装得体,仪表大方,充满朝气和感染力。
3
⑵PPT及其中的文字、图表、图片、视频等元素制作清晰、大方,
版面设计合理美观,有艺术性。
2
合 计
100
评分说明:
评委独立给分。不符合要求者适当扣分,最终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论文、专利、著作权证书加分和演讲超时扣分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