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成果评比考核评分标准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分值
选题与团队
(20分)
⑴针对工作中高风险事件及其薄弱环节、系统运行风险等选题,目的明确,背景清晰,体现选题价值。
6
⑵基于工作现实和领导要求组成团队;团队成员(部门、岗位、专业、资历、能力等)与活动内容相适应,流程的设计者等关键人员应加入团队。
4
⑶主题名称描述简洁明确,直接针对要分析与改善的问题;核心概念介绍清晰、准确。
4
⑷详细梳理当前流程,相关要素及其特征、性能、作用和功能明确;流程图完整、清晰、属实(必要时呈现子流程),指出需要分析与改善的重点工序、环节。
6
失效模式
分析与选择
(30分)
⑴针对各工序、环节可能出现失效模式的预防措施和探测措施
介绍清晰、具体。
6
⑵基于选题和流程的重点操作环节,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严重度、频度和侦测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6
⑶分析、识别流程中各工序、环节的失效模式及其严重度,并依据严重度评分标准合理评价。
4
⑷分析各失效模式的起因机理(必要时进一步分析失效起因的根本原因)及其发生频度,并依据频度评分标准合理评价。
4
⑸分析各失效模起因机理发生时的探测度,并依据探测度评分标准合理评价(相对简单、失效模式较少的选题,可以不评价侦测度,该分值分解到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评价部分)。
4
⑹依据RPN数值或危害性评分矩阵图选取拟改进的失效模式,
RPN计算正确;选择项目(结合RPN值和严重度)和数量适宜。
6
改进及其
成效
(35分)
⑴针对选定的失效模式,基于本单位实际,从消除或降低失效影响、降低失效起因的发生度、提高失效起因的侦测度等方面制订改进方案。
10
⑵采用适宜的方法评价、选择改进方案;选取的方案符合单位
实际,可操作性强。
3
⑶制订改进方案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计划,明确各方案实施的责
任部门和责任人。
2
⑷小组成员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岗位落实改进方案,监测实
施成效。
5
⑸改进方案落实到位后,重新评价已改进的失效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环节的失效危害度,对比改善前后RPN值,确定改善成效。
8
⑹对确认有良好成效,且非一次性改善就能到位、有推广价值的有效措施或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新的作业流程、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等;标准化作业书内容和形式完整、规范。
5
⑺合理总结本次改善活动,明确成就与遗留问题,提出遗留问
题处置方法和计划。
2
活动特点
(10分)
⑴课题活动过程能充分体现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以及高度负责、严谨细致、群策群力的特点;成果对同行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4
⑵调查、分析、统计方法与图表应用正确、规范、适宜。
6
现场发表
(5分)
⑴汇报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演讲者热情洋溢、明快有力、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着装得体,仪表大方,充满朝气和感染力。
3
⑵PPT及其中的文字、图表、图片、视频等元素制作清晰、大方,
版面设计合理美观,有艺术性。
2
合计
100
评分说明:
⑴评委独立给分。不符合要求者适当扣分,最终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⑵本项目产生的论文、专利、著作权证书加分和演讲超时扣分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