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
标就集中表现在核心素养,只有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
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单一地依赖小学语文课文的阅
读,明显不足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整本书阅
读愈来愈受重视。整本书阅读能够增加学生对语言表达、文化知识以及阅读理解
能力的掌握。在当代社会中,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足,优质高效的阅读将成
为学生感知外界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在阅读教学中给小学生带来更好
的阅读体验,提升其阅读效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从传统的阅读理解转变为提
升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更加注重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语
文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了半壁江山,是指导学生
认识生字生词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面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重设阅读教学目标,优化阅读教学内容,
完善阅读教学过程,改进阅读教学评价模式等,真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
效性。
一、语文阅读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多篇文章、诗词、句段构成的,教学时,要求学生通过阅
读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只包括传统文化,还包括美好情感
与人文精神,需要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通常来讲,语
文阅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笔者在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发现,
不少学生热爱阅读,且阅读面较广。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注意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与构建能力,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
生思维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除包括对文字的理解与认
识外,还包括文字的运用。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不仅有助于学生
领略语文的独特魅力,还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时,可让学生通过阅读方式分析文章内涵,再经教师的有效引导,锻炼自己的阅
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二、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阅读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受滞后的教学理念影响,设计的阅读目
标不够科学:阅读目标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忽视了能力、思维、情感目标等,制
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阅读目标之前,对学生的学情研究不够,致使阅读目
标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阅读目标抽象,设计的目标广度有余,但深度不
足等。由于这些阅读目标偏离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致使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
扣。
(二)阅读方法与内容不匹配
新课程改革为教学带来了活力,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情境体验阅
读、群文阅读、读写结合阅读等。然而,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即
围绕阅读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阅读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不能够契合阅读
内容,阅读方法与阅读活动不匹配,导致学生阅读体验不佳,阅读兴趣不高。这
种情况也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抑制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难以
达到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精心挑选阅读内容
虽然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推荐了一些整本书阅读内容,但是这些推荐内容并不
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对推荐书目信息做调整,更好地适应学
生思维发展的多维度,并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出专业建议。另外,教师要引导
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有详有略的组合,让学生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不是一味地要求
仔细阅读全书的内容,而是要提高阅读的针对性,这样学生阅读的学习效果才能
愈来愈好。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教师在筛选整本书的书目时,还应
当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拓展他们的阅读思维和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激
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小
学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向学生推荐神话有关的书籍。在为学生制订阅
读计划时,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召开阅读交流会,让一些学生从推荐书目中选择
一些经典内容,并在阅读交流会上展示,再让其他学生根据同学的推荐和介绍选
择阅读书籍。
(二)积极组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