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pdf
文件大小:920.67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2万字
文档摘要

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理论与实

践探索

作者:隗斌贤

来源:《治理研究》2019年第2期

摘要: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不仅是重大

的实践问题,也是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同志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民营经济“支柱”、“动

力源泉”和“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三论”与习近平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都

是”和“内在要素”的新理论新论断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以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民营经济

发展的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背景,以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困难为导

向,对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涉及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

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作出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新型政商关系

中图分类号:F0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9)02-0019-012

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百年之大变局下我国发

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更加强有力的方略引领和更加优良的法规政策

环境,而且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主要组成

部分和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下同)将以其生机勃勃又

规范升级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挥居功至伟的重要作用。

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就是民营

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

大理论政策,从“利用”到“允许”、从“有益补充”、“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

到“同等地位”,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

成部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两个都是”的新理念和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内在要素的新论断,推动了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相互关联到

内生融合,民营经济在促进发展、深化改革、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创汇、

改善民生、培育企业家队伍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纵观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必要”和“有益补充”下的初步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部分人先

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中明确,“一定范围的劳动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补充”,直到党的十二大、十

三大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下同)必要和有益补充,标志着党在新

时期对市场因素调节作用认识的新转变,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采取了积极而有限的政策支持。

自上而下的推动和以浙江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与试验促进了以个体经济为主的民营经

济的初步发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者从1978年14万人增加到1992年的2467.7万人,14年增

加了175倍。

二是“基本经济制度”下的快速发展。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到党

的十五大明确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继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

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权益”写进了宪法、从而又确立了民营

经济的法律地位后,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再次修宪,确认非公经济人士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也得到确立。经济、法律、政治地位的

确立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全国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员分别增长54%、92%,

私营企业从1992年的14万增加到2002年的244万户,税收贡献接近1000亿元。

三是“两个毫不动摇”下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

展非公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随后又推动出台

了“非公经济36条”、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等法规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与制

度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治环境。伴随着我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