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_我知道的风俗优秀演讲稿_三分钟.pdf
文件大小:302.2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3.56千字
文档摘要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_我知道的风俗优秀演讲稿

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风俗

习惯,在普通话考试中也会出一些关于习俗的演讲题目,我知道的风

俗就是其中的一个题目。下面小编整理的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

说话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篇1

今晚的月儿格外圆,今天的月饼格外甜。因为,今天是中国最古

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我坐在阳台上,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味着这香喷喷的月饼,看暗夜

渐渐织上天空,一轮若隐若现的明月也爬上星空。奶奶告诉我,一边

看着月亮,一边吃月饼,眼睛会变得更明亮。我看着月亮,想到了嫦

娥奔月的故事。我又拿起一块桂花馅儿的月饼,轻咬吃月饼要眼前仿

佛出现满园桂树,就连月亮上那若有若无的花纹,在我眼中都成了吴

刚伐桂、玉兔捣药……

在这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团聚,这就足够了。我看了看爸爸妈

妈和蔼可亲的脸,又想起了许多不能团聚的家庭,幸福的感觉一下子

涌上心头。月饼象征的团圆,那么就愿我家永远团团圆圆!

奶白的月光一泻千里,将我的思绪牵到了外面。我不禁想起了我

在远处的朋友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在沐浴着这月光。回想我们的友

谊,我的嘴角扬起了微笑,一句“中秋快乐”足以表达我想说的一切。

恬淡的月亮仍在微笑着,将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

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

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

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

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

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

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

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

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

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

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

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

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

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

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篇3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

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

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

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

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

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

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

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

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

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

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

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

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

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

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

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

们流传至今。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

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

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