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起来做小小环保志愿者》(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一起来做小小环保志愿者》以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为背景,紧密结合课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设计思路围绕环保知识普及、环保实践体验和环保意识培养三个方面展开,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实用性强。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爱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环保知识:重点讲解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等环保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环保原则。
-实践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等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
-环保意识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理解环保的重要性,难点在于如何将环保理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环保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沟通、协调,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在环保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意,提出创新性的环保方案。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环保建议。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理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环保志愿者,模拟实际环保行动,提高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环保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组织环保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环保过程,加深对环保原理的认识。
5.运用环保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环保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城市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垃圾堆放、空气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环境问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我们应该怎么做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起来做小小环保志愿者”。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环保基础知识,包括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环保实践的成功案例,如社区环保活动、学校垃圾分类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来保护环境?”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环保小方案,如“校园垃圾分类行动”。
-各小组汇报方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学到的环保知识和实践方法。
-提问:“作为小小环保志愿者,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家庭垃圾分类,并记录下来。
-每位学生准备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下周课堂上分享。
-教师提醒学生下周要进行环保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复习。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保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等环保基础知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2.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实验和讨论活动中,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家中实施垃圾分类,减少浪费。
3.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方案设计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有效沟通,协调分工,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技巧。
4.创新意识与思维:学生在设计环保方案时,需要发挥创意,提出创新性的环保建议。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环保行为习惯养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环保理念,通过家庭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逐渐转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例如,学生开始关注生活中的节水、节电等细节,自觉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6.环保意识内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环保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环保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环境问题,愿意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7.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在参与环保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愿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