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3POWERPOINTDESIGN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主讲人:202X.X时间:Powerpointdesign
01网络体系分层原则0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03IP地址目录CONTENTS
Powerpointdesign01网络体系分层原则
分层的原因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众多且性质各异。例如,主机之间的通信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线路的连接、通信状态的激活与等待、信息的识别与格式转换、差错控制等,分层可以将这些问题简化,便于管理和解决。
分层思想源于ARPAnet的设计,通过将复杂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小问题,由不同主体负责解决,这些主体即为网络的“层”,它们制定相关协议,完成对应功能。01.分层的好处便于开发与故障排除:分层有助于网络各大组成部件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使每个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便于定位和解决问题。
利于标准化:有利于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带动行业有序竞争和发展,不同供应商可以基于统一的标准开发兼容的网络设备和软件。02.分层的原则根据功能需求分层:每一层都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以解决特定的网络问题。
各节点层次对应:网络各节点具有相同的层次结构,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确保网络通信的一致性。
同等层之间制定协议:同等层之间通过制定网络协议实现相互通信,协议规定了数据交换的格式和操作规则。
各层独立设计:各层在设计时不需要关心其他层的具体实现细节,只需关注本层的功能和与相邻层的接口。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为下层提供接口,形成层次化的服务模型,确保网络通信的有序进行。03.分层的原因与好处
Powerpointdesign0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由ISO于1977年提出,1983年形成ISO7498国际标准,将网络体系结构分为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该模型将复杂的网络硬件和软件集中用通信子网来描述,各层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上层为下层接口,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物理层:提供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规定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电气、功能及过程特性,任务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协议簇包括RS-232、USB2.0等,协议数据单元为bit,典型硬件有集线器、中继器等。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包括物理地址寻址、封装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与数据重发等,协议簇有LLC、HDLC等,协议数据单元为frame,典型设备有网桥、二层交换机等。
网络层:将IP地址翻译成硬件地址,决定包或分组的路由,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重要协议有ICMP、IP、ARP等,协议数据单元为packet,典型设备有路由器、网关等。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传输,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主要协议有TCP和UDP,协议数据单元为segment,端口用于区分服务进程。
会话层:负责开始、控制和结束两个通信进程之间的会话及数据交换,协议簇包括安全套接字层协议等,协议数据单元为message。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变换或解释,如数据的编码、加密、压缩和格式转换等,协议簇有轻量级表示协议等,协议数据单元为message。
应用层:定义应用程序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协议簇包括HTTP、FTP、SMTP等,协议数据单元为message,典型应用有IE、IIS等。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OSI参考模型概述OSI参考模型的低4层大致划分为通信子网,主要提供数据传输;高3层大致划分为资源子网,主要提供进程之间信息的处理。
每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名称和构成不同,物理层的PDU是位,数据链路层的PDU是帧,网络层的PDU是包或分组,传输层的PDU是段,更高层次的PDU是报文或消息。
发送信息时,PDU从上到下逐层“增加头部”(封装);接收数据时,PDU从下到上逐层“剥离头部”(解封装)。OSI参考模型的协议数据单元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是一个4层体系结构,从上到下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主机到网络层)。
该模型在功能上将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功能集中到应用层,将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集中到网络接口层。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负责将数据分组传输到网络上。
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负责IP地址的管理和数据包的路由。
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可靠性控制。
TCP/IP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处理。以网页浏览为例,发送终端的应用层将网页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