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病学;主要内容;艾滋病流行病学;艾滋病基本概念;;HIV病毒:多亚型和多变异;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HIV感染的三种结局;感染成功;艾滋病的诊断;HIV在人体内的生存;艾滋病的传染源;艾滋病的人群易感性;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概率;艾滋病人群传播的特点;例艾滋病病人;艾滋病传播的影响因素;每次行为风险----性传播的影响因素;危险行为对象更换频率;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全球共同模式;流行规律与决策;艾滋病流行病学与综合监测;监测工作系统分析;UNAIDS/WHOHIV流行的定义
;艾滋病防治需要的综合监测系统;综合监测的主要目标;综合监测的主要内容;综合监测的主要内容;不同监测结果的疾病预防控制的意义;艾滋病的流行病学与干预;策略;干预策略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措施;关怀与支持;综合干预措施;目标性干预;目标人群;目标性干预;目标性干预的关键因素;;舊金山歷年新HIV感染人數;艾滋病新发病例、死亡数和存活人数;男同性戀艾滋病存活者中感染性病之比率;;;;基本复制率〝R〞;HAART對对R的影响;治疗和预防双管齐下
(〝旧金山效应〞);艾滋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自从艾滋病流行以来,已有6千多万人感染了这一病毒,已死亡2千多万。目前艾滋病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第一死因。在全球范围内,它是第四位的杀手。
每天全球有14000名新感染者发生,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的轻壮年人群。HIV已遍布全球,流行重点从最初的美洲区,向非洲转移,目前有向亚洲扩散的趋势。;1980;1990;Asia’sHIVhighway
andCollisionPoints;;;%HIV-positive;性病病人数(x1000);China
10-15million;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HIV感染和死亡的数字居高不下。
UNAIDS(2004年12月)报告,估计全球有HIV感染者3940万人(3590至4430万)。
2004年,全球估计有490万(430-640万)新感染者,310万(280-350万)人死于艾滋病。
2004年,每天估计有14000人新感染HIV。其中95%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一半左右的新感染发生在15–24岁年轻人
;截至2004年底,全球估计HIV/AIDS人数;HIV感染者中约一半为妇女
每年约一半新感染发生在妇女
发展中国家的HIV/AIDS中,64%为妇女和女童
全球--妇女和女童感染HIV机会是同龄男性的2.5倍;某些地区高达6倍。
东部、南部非洲的部分地区,1/3以上的十几岁女童感染HIV
;非洲艾滋病流行加剧;亚洲艾滋病流行增长最快;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报告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报告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报告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
;;1995-2004年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传播途径分布;截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构成;截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
;;
;1995-2004年暗娼、性病门诊就诊人群和孕产妇
艾滋病感染率(哨点资料);;;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中国艾滋病流行不容乐观
;主要危险因素;浙江省HIV/AIDS流行形势
;全省11个市均发现HIV/AIDS,近几年增长速度明显上升,我省艾滋病流行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浙江省1985-2004年HIV/AIDS报告情况;浙江省吸毒人群监测;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
主要流行特征
;2004年全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加强政府领导力;;;;;2003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亲临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病人和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12月18~20日,吴仪副总理亲赴河南,深入艾滋病流行严重乡村和艾滋病病人家庭,视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工作原则--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摘自温家宝总理2004年7月9日发表的署名文章《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