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定义:研究疾病(健康、医学事件)在人群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阐明分布规律、探索病因,从而制定防制对策与措施,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基本观点:预防为主、概率论、对比、评估、生态学、群体、社会医学、心理医学、多病因论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病人——亚健康——健康人群
内容和任务(一)疾病、健康及卫生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二)研究疾病发生、流行规律(三)研究病因(四)卫生决策分析(五)制定及评价防制措施(六)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完全在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中来描述疾病的“人群现象”。1.描述性流行病学2.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二)流行病学实验方法(三)理论流行病学方法
流行病学的用途(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三)用于卫生决策(四)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六)疾病的预防(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效果评价
疾病分布的概念:疾病或健康状态等医学现象在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和不同人群(人间)出现的频率。
描述疾病分布的目的:1、阐明疾病的流行规律。2、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3、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发病指标:患病指标:死亡指标:;残疾失能指标:
发病率应用:反映发病强度,适于病因学的研究。
续发率应用:反映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患病率应用:通常用于慢性病。反应疾病负担。不适于做病因学研究。
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病程延长、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降低的因素:病程缩短、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治愈率提高
死亡率应用: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用于探索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病死率应用: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应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潜在减寿年数:潜在减寿年数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潜在减寿年数的应用:1、可用于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及用于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2、可用于将某一地区和另一标准地区相比较。3、在卫生事业管理中,作为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的指标,也适用于防治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
应用:1、从宏观上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2、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不同病种进行DALY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制重点和研究重点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3、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散在发生,各病例间无明显联系。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流行:指在一个单位或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该地历年来的一般发病水平。
疾病地区分布(1)划分方式:地理特点、行政区域(2)决定因素:自然环境:社会条件:
疾病地区分布的主要表现特征(1)世界性分布的普遍性、分布的不均衡性
(2)地方性疾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该地区人群发病率高。其他地区人群发病率低。迁入人群发病率升高。迁出人群发病率下降。当地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疾病
(3)城乡分布:影响因素:生活环境、经济条件、医疗条件
(4)疾病的地区聚集性: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导致某种疾病在某局部地区的聚集。
疾病的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是指疾病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发病率增加的现象。2、季节性(1)主要季节性特征:严格季节性、季节性升高、无季节性(2)季节性升高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3、周期性4、长期波动
疾病的人群分布
1、年龄:影响因素:免疫状况、接触机会、身体机能
2、性别(1)影响因素:解剖生理特点、暴露机会、行为生活方式
3、职业4、民族与种族5、行为
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关系。
现况调查的基本概念: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特定时间、特定人群的患病和健康情况
研究特点: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有对照组;2、特定的时点;3、一般不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4、只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提供病因线索,不能作出因果推断;5、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