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本章重点:1.了解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特征2.熟悉城市经济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第一节城市经济学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知识点一: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轮换考点)
1.城市经济学概述: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土地)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城市经济学论证了经济活动空间上如何配置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最高效合理的利用,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到对劳
动及资本利用效率的研究。
其特征表现在对经济活动空间关系的分析,建立起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到:市场经济关系、公共经济关系和外部效应关系。
城市经济学既是以经济学基础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又是多学科、多层次融会综合的边缘科学,是经济学科中
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经济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它系统地运用经济学原理、揭示城市经济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运行规律;分析城市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
和要素组织;对主要的城市问题做出科学解释;研究城市经济性运营的措施和方法。
2.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最早涉及城市经济问题的是20世纪20年代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的研究。早期研究以美国的伯吉斯
(burgess)、黑格(haig和霍伊特(hoyt)为主要代表,他们侧重于研究城市的土地经济,探讨城市发展中的内
部结构和用地布局,试图解释关于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地理位置的决定因素。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于是产生了城市经济学。
第二节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特征
知识点一:城市经济学的性质和特征(轮换考点)
1.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
城市经济学是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与城市问题的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一般认为,城市经济学主要可划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
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以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城市与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为研究
内容,采用总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与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中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城市内部的经济问题作为其研究内容。它以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为依据,是在综合马歇尔和新
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城市经济学又是经济学中具有独特性质的一门学科,其特征表现为对经济活动空间关系的分析。
3.城市经济学还是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它针对众多城市问题进行经济剖析,找出问题形成的经济原因。
第三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知识点一: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轮换考点)
(1)城市经济结构与城市成长。包括城市产生、城市化、郊区化、都会化、城市衰退、城市发展结构、城市特
性、城市规模、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等;
(2)城市内部结构。包括土地利用、住宅、交通等;(3)城市公共服务及福利设施。
包括城市财政、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公园等)的供需状况;城市人力资源经济,包括就业、消费、迁移、
贫民、人力资源、投资等;环境与城市生活质量,包括公害预防及处理、防范犯罪、旧城改造等;城市发展政策
第四节学习城市经济学须具备的基本经济学知识
知识点一:城市经济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轮换考点)
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贡献包括:
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
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等,最常见的还在于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
府和投资者决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既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城市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又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城市
建设的各项功能、城市的布局和各项指标。
对现阶段矛盾突出的城市、土地、住房、交通运输、环境以及城市的合理布局等问题,也都从经济方面加以研究。
我国城市经济学具有相对广泛的研究范围和较强的综合性,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
知识点二:经济学基本知识(轮换考点)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的一门科学。
1.市场与政府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市场根本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
用,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则是价格。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平衡情况决定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要素价格。各要素根据自己的价格来分享不同比
例的产出收益。
政府的三项主要职能:
通过促进竞争、控制诸如污染等外部性(externalities)问题(也称溢出效应),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
人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