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
《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规范》
编制说明
—
—PAGE4—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为响应青少年视力健康社会号召,需要规范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的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相关规定,中国商品学会决定立项并联合贞视力健康产业科技(湖北武汉市)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规范》团体标准。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和学习压力增大,青少年近视问题愈发严峻。据2023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近视防控刻不容缓。当前视力矫正市场乱象丛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严重影响青少年视力矫正效果和眼健康。为填补这一空白,规范行业发展,申请制定《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规范》团体标准。制定《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规范》团体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具体如下:
1、行业现状迫切需求
在视力矫正市场,部分机构使用未经科学验证的方法,或夸大矫正效果误导消费者。比如一些声称能“快速治愈近视”的产品和服务,实际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损害青少年视力。目前尚无针对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的统一规范,导致市场混乱,消费者难以辨别优劣。制定该标准,可规范市场,保障青少年接受科学、安全、有效的视力矫正服务。
2、保障青少年视力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视力问题对其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选择影响深远。规范的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能为青少年提供可靠的视力改善方案。引用的视力智能矫正及管理系统,通过动态视力表和手势识别检测视力,结合专家复核,确保检测精准。个性化矫正训练方案,利用VR模拟、眼部按摩等多种技术,有助于提高矫正效果,切实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
3、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统一的标准能引导视力矫正行业淘汰不良技术和产品,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视力智能矫正及管理系统为参考,规范行业技术应用,可推动行业向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通过规范化应用视力智能矫正及管理系统,在视力检测、矫正训练和管理方面具备创新技术。其动态视力表检测结合手势识别,比传统检测方式更高效准确;VR模拟、眼部按摩、哺光系统等矫正训练技术,经实践验证能有效提升视力矫正效果。该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模式为标准制定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三)主要工作过程
1、起草阶段
2025年02月,贞视力健康产业科技(湖北武汉市)有限公司按照“中国商品学会关于《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规范》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要求,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工作组对国内外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和检索视力矫正的技术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研制、试验及验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规范》标准草案。
2、征求意见阶段
形成标准草案稿之后,起草组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从标准框架、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从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研究和方法验证,明确和规范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的技术要求。于2025年03月提交《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规范》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拟定于2025年03月至04月网上公示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3、专家审核阶段
拟定于2025年04月召集专家审核标准,汇总专家审核意见之后,修改标准并发布。
(四)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本文件由贞视力健康产业科技(湖北武汉市)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
所做的工作:标准工作的总体策划、组织;立项及协调工作组工作;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和编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调研和搜集;对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应用要求的测试及验证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标准制定原则
本文件的制定符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来进行本文件的制定。
本文件起草过程中,主要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写。
(二)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适用于青少年视力矫正技术的应用,规定不适用于因眼部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视力问题的矫正。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术语和定义
对青少年视力矫正、动态视力表、VR模拟训练等关键术语进行准确界定,避免理解歧义。
2、视力检测
详细规定动态视力表的设计要求,包括视标大小、方向、动态选中框移动模式等。规范手势识别技术的应用,对手势动作采集、识别模型训练及精度要求作出